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智能技术助力金融科技监管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0-06-18 23:14来源: 网络整理

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更为多元,业务边界也更模糊,金融监管效能面临新挑战。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需要既鼓励从业机构主动创新,又能及时发现并规避创新的缺陷和风险隐患。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持续推进。6月初,11个拟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示。这是北京市第二次公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名单。在首批试点项目基础上,本次公示应用更加惠民利企、开放包容。

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创新主体全面增强守正创新能力。而通过运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也可助力监管科技提质增效,帮助机构更敏捷、合规地满足监管需求,引导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数字化变革提速 监管科技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驱动金融行业加速数字化变革,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金融活动的实时性和不间断性越发明显,同时,金融风险构成的交叉性和复杂程度也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监管科技愈发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关注,其应用价值得以凸显。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曾明确表示,监管科技主要是从监管角度出发,以金融监管数据为基础要素,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有效优化监管流程,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从而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来实现金融监管的目标。

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更为多元,业务边界也更模糊,金融监管效能面临新挑战。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需要既鼓励从业机构主动创新,又能及时发现并规避创新的缺陷和风险隐患。

从市场合规角度来看,金融从业机构还需要在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随着监管合规对数据和科技依赖程度的上升,监管科技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陆金所联合波士顿咨询发布的《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9-2020》中提到,以AI为代表的智能风控技术可有效赋能金融风险管理,提升监管科技能力和水平,助力监管在管理创新风险的同时为创新创造条件。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机构更敏捷、更合规地满足监管需求。一方面,通过实时扫描、模式识别等技术,机构可以实现对监管合规变化更敏捷地把控;另一方面,智能化可以帮助机构消除人为操作的失误或错误、识别更深层次的潜在风险,从而更好地满足监管合规要求。

智能技术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效能

早在人民银行去年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就明确指出,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

实际上,在金融科技时代,仅仅依靠窗口指导、非现场检查等经验式、手工式、分散式的传统监管手段已远远不够,还要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应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比如建设数字监管报告平台(DRR),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将强化监管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加快金融科技监管的数据加持、科技武装。

由于监管科技是一项涉及金融、科技和社会公共治理的跨界系统工程,发展监管科技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中国特色监管科技提供研究支撑。有业内专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可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利用AI、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持续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专家建议,在透明化可视数据监管方面,可以构建统一准入标准线上全品类金融服务市场,金融机构可通过联盟链向监管开放产品销售服务全流程信息,投资人可通过授权借由公链共享个人可公开信息,以协助打造端对端、透明化、可实时监测的智慧监控体系。

中国版“监管沙盒”持续扩容

国际经验表明,新加坡、英国等金融活跃、科技水平发达的市场,已采取主动式监管,赋能各类机构并引领技术创新,“监管沙盒”成为国际趋势。

目前,我国的“监管沙盒”创新机制也在持续推进中,并有了实质性进展。去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积极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