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从企业抢应聘者到应聘者抢企业 人工智能就业形

发布时间:2020-06-14 00:29来源: 网络整理

  从企业抢应聘者到应聘者抢企业,人工智能就业形势如何变化?

  近期,问答社区知乎上一则“计算机视觉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的问题引发热议。题主自述为985高校研究生,在深度学习“大热阶段”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临近毕业却发现就业形势与想象中“相差太大”,找工作难。

  “我想问的是现在跟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相关的专业,是不是都快烂大街了?是否应该劝退后来者?为什么网上很多鼓吹AI的,营造出一种很好就业的错觉,然而到最后大多数人都找不到这方面的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多方采访发现,近两年人工智能岗位的应聘难度普遍提高,只会深度学习的人才或存在过剩现象,部分企业的招聘规模不及以往;尽管如此,基础扎实、有相关经历的学生依然抢手,岗位薪资也水涨船高。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AI人才数量近年来大幅增加,真正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却不多;创业公司为招揽人才不惜高薪抛出“橄榄枝”,人才引进风险较高。

  岗位不多,部分企业控制校招规模

  3年前,《杭州日报》曾报道一位当时即将毕业的浙大机器视觉博士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获得上百万的年薪和可观期权的案例。据称,他“没投过一份简历,没参加过一次笔试,就连面试都是走过场。”报道还提到,杭州有科技公司为了抢人直接把总部放进校园。

  相比当年行业爆发式增长、AI人才缺口巨大,因“僧多粥少”而出现“抢人大战”的情况,当下的行业发展趋于理性,部分企业对新增AI岗位的需求量不及以往高峰期。

  一位参与2019年校招的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总体而言相关企业招聘人数有些缩减,“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算法岗位,但也出现部分企业大量扩招的情况”。

  2020年的情况更为复杂。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严重打击了AI初创公司的风险投资交易。投资者纷纷逃离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早期投资,转而选择已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

  采访中,一家成立超过5年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透露,今年会安排校招,但是整体人数不会比往年多,“创业公司的资源是非常最优化分配的,要慷慨地放出多少岗位不太现实。”另一家规模百人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则表示,今年没有校招,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除了部分企业的新增人工智能岗位相比往年出现缩减,还涉及到岗位绝对数量的问题。

  “太多同学看了媒体报道,觉得搞AI挣钱多,没看到岗位绝对数其实没那么大。”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运营副院长、美团点评技术学院院长、前CSDN与《程序员》杂志总编刘江对澎湃新闻表示,真正做AI的技术人员,即算法工程师的总量并不大。

  “比如美团技术团队10000人出头,算法工程师占比10%。”

  刘江在校招面试中发现,算法工程师岗位的简历投递比例非常高。“可能几百份简历抢一个岗位,而且大部分同学是不符合要求的”。他介绍,算法工程师对人才要求很高,基本上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历,而且要求有实际项目经验。

  纯深度学习人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章国锋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近两年出现一个现象:只会深度学习的学生找工作难度提高了。

  “几年前可能只要会深度学习,甚至只需会调参数,工作还比较好找。那时候深度学习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但是这两年有很大的变化。”

  深度学习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式,其主旨是让计算机去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章国锋说,他这个课题组主要是做三维视觉,特别是SLAM。深度学习热潮兴起时,他组内有不少学生想跟风去做深度学习,但后来意识到还是得把传统三维视觉基础打好才有竞争力。而这个转变主要是因为毕业班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感受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个人判断,“现在纯粹只会深度学习的人才是过剩的。”

  深度学习引爆了当下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一时成为最热门的AI领域,吸引万千拥趸。但很多人忘了,它只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本科项目负责人、机器人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里德·西蒙斯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学生应该广泛地接触人工智能的各个话题,“而不仅仅是关注某些狭窄的领域,比如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