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智联世界,青岛智能院规划布局AI+工业互联
发布时间:2020-06-14 00:21来源: 网络整理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文件精神,大力推动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其本质是通过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的紧密连接,形成显著的聚合和放大效应;而要实现这点,除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其中最核心的当属无线射频标签识别(RFID)技术,其原理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智能院”)作为国内AI第一梯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落地青岛的分支机构,由自动化研究所与青岛市科技局、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早在智能院建院初期,就部署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率先在国际上提出智联网及工业智联的概念,探索从工业互联网到工业物联网,再到工业智联网的演进路径。2018年1月1日,青岛智能院院长王飞跃当选IEEE RFID理事会(IEEE Council on RFID)候任主席,着重跟踪并关注国际上RFID核心理论、技术与系统的相关战略规划与探索;2018年11月20日,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委员会由周济院士领衔,我院院长王飞跃教授受聘委员会委员;2019年2020年4月3日,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的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家库名单(第一批)中,我院7名高水平专家入选。近年来,为青岛市引进国家杰青4人次、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领域专家10余人次(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等),并自主培育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名、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吸引多名外地高端人才落户青岛;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与无人车联合研究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与西交大合作成立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打造智能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自2014年成立至今,青岛智能院始终贯彻“科研顶天、产业落地”的方针,以ACP平行智能理论为基础,围绕AI+应用场景展开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在副院长高彦臣的推动下,智能院从成立之初即规划了清晰的研学用产发展路线,以智能院作为高端前沿技术的研发基地,以“终端感知、云端智能”的方式聚焦特定领域场景应用,打造了一系列融感知、规划与决策一体的硬件设备以及智能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产业孵化与培育。目前,智能院与孵化公司联合研发人工智能产品、系统与平台30余个,包括:与青医附院联合研发平行痛风智慧诊疗系统、基于3D视觉的无人装卸物流装备系统、互联网视频大数据服务云平台、iSTREAMs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舆情智能侦察系统、平行农业生产指导与管理系统等等。通过引进孵化、产学研转化双轮驱动的方式,智能院孵化公司10余家,其中1家孵化公司完成2亿元A轮融资,4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库青岛市“千帆计划”,4家入选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新区落地不到6年时间,青岛智能院及其孵化公司为高新区带来超过3亿元直接经济收入,极大地带动了本地科技发展。
科技是现代经济之内核,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青岛智能院一直十分注重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累计共计申请知识产权267项,授权187项;其中专利申请140项,授权60项(核心发明专利25项),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系统及其应用、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专利有20余项。在人机混合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常务副院长王晓、副院长于立平、平行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俊等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人在回路的大电网调控混合增强智能基础理论”项目、“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项目、与青岛科技大学和双星轮胎等联合申报并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与青啤联合研发无人装卸平行智能与海尔联合申报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项目等,与青岛市高校院所、行业领头企业多方合作贡献新旧动能转换力量。青岛具有悠久的工业历史以及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加速布局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大数据、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多点开花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借助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东风”,青岛智能院承办了以“工业智联网:AI赋能·智联世界”为主题的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会议邀请8位院士莅临青岛,汇聚众多行业精英,以智能科技引领智能产业发展,助力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