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李彦宏:智能交通软件层面提升空间非常大

发布时间:2020-05-26 21:21来源: 网络整理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应以“绿色”为先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如何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20-05-26 09:58

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如何破局

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带领科研团队将纳米材料应用到防腐蚀涂料中,在成本增加较少的情况下,使得产品性能成倍提高,对整个涂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2020-05-26 09:55

笑逐“风云” 贡献中国气象智慧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团队博士胡皓和研究员杨俊组成的“CAMS风起云涌队”凭借参赛作品“场景自适应的微波仪器—维变分反演算法在台风检测中的应用”在总计508支报名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本次大赛特等奖桂冠。

2020-05-26 09:53

科学家重新校准碳测年法

放射性碳测年法—— 一个用于确定史前样本年代的关键工具,即将得到更新校准,从而焕发新活力。

2020-05-26 09:52

病虫害“大年”来了:别把防控当救火

2020年以来,严重蝗灾席卷近20个亚非国家。在中国,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威胁着将近1亿亩农田。全国农技中心曾在今年初作出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总体比2019年更严重,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

2020-05-26 09:51

华龙一号首堆年底投产 中国核电潜“龙”腾空

我们日常接触的大气压为0.1兆帕,而福清核电5号机组一回路工作压强为15.5兆帕。根据设计方案,一回路设计压强约为17兆帕。但冷试的峰值是22.3兆帕,相当于手掌大的面积上得承载10辆满载小轿车的重量。

2020-05-26 09:47

华龙一号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要求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着重要改变,核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中国大陆在运核反应堆47台,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装机容量全球第三,在建核电规模世界第一。我国核电在设计、研发、建造、运行等方面的水平都已跻身国际第一阵营。

2020-05-26 09:46

西部高校如何答好科技创新这道题

很多创新性的成果源自企业,很多原创性的果子结在了社会。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西部高校如何服务社会而不被边缘化?5月25日下午,在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西迁精神”、道“科技创新”。

2020-05-26 09:45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迎来新机遇

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由此可见,新基建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

2020-05-26 09:44

5G,这块新基建的“压舱石”怎么建

5G不仅上网速度快,在新基建布局中,也是当仁不让地居于首位。目前,新基建七大领域已成各方共识,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2020-05-26 09:44

王金南代表: 科学确定污染源是治污必答题

“2013年发布‘大气十条’,是‘向污染宣战’的第一步,科技支撑力度非常之大。国家科技专项、总理基金专门支持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的研究,给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强了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2020-05-26 09:42

卞修武委员:带领“病理战疫队”揭开新冠肺炎真面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带领着他的“病理战疫队”,完成了40例患者遗体解剖病理诊断和深入研究工作,建立了目前已知范围内全世界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齐全的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样本与信息库,并牵头总结国内总共91例新冠肺炎解剖的诊断和研究成果,填补新冠肺炎诊疗规范中病理学内容的空白。

2020-05-26 09:39

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

科技列车行、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大篷车万里行、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活动……近年来,按照科技部的部署,一系列科技扶贫、助力精准脱贫的行动在祖国大地上展开。

2020-05-26 09:37

数字经济成为拉动增长强力引擎

2020年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经济”,如今对普通人来说是熟悉而亲切的。

2020-05-26 09:32

代表委员: 新型研发机构切忌“新瓶装旧酒”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江苏、福建、内蒙古等省份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加速落地。去年底,广西认定首批新型研发机构23家。

2020-05-26 09:28

依法促创新,为科研加上“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