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云游人工智能,畅享智慧生活

发布时间:2020-05-23 19:20来源: 网络整理

 
 
云游人工智能,畅享智慧生活  
——“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纪实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显得有点特殊,将科普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网络云端,科学家们纷纷变身科普主播,在网络直播间里讲解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科研项目,在网络课堂里讲授最热门的人工智能科学公开课。此外,借助影音科技和VR(虚拟现实)技术,此次科学日还为观众奉上了生动演示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科普影片,向网上观众展示了研究所VR(虚拟现实)全景,使观众们身临其境,沉浸在云游人工智能的体验中。

此次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反响强烈,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时,此次科学开放日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万,直播间互动留言?条。

智享AI 云游智能世界

“云游”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领略人工智能前沿科学成果。

23日上午10时,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已经在网络直播间里悉心等候。

在网络直播间里,刘成林研究员变身讲解员,开启了第一场“仿人智能与类脑智能”主题专场,带领网上观众“云游”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刘成林研究员介绍了基于图像的大规模场景三维建模、车纹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脑网络组图谱、突触水平神经重建与分析平台、类脑认知模型与应用等多个科研成果。

基于图像的大规模场景三维建模:利用多维二维图像,全自动重建场景的三维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环境三维感知和导航定位,以及考古、文物保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城市等多个领域。

车纹识别:通过基于结构化深度度量学习方法对每一辆车的细微差异进行精准学习,为每一辆车“办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助力于打通“人、车、路”数据流,推动智能化交通升级,打造美好出行。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虹膜识别、非接触式视频心率监测,以及人脸视频伪造及其反伪造技术,不仅能帮助识别身份,通过视频检测获取心率,还能实现“视频换脸”、检测伪造人脸视频和真实人脸视频。

脑网络组图谱:是全新人类脑图谱,将对理解脑及脑疾病的机制有深远影响,是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等学科取得突破的关键。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光电同步脑活动检测仪和脑血氧饱和度检测头带,都可以完成对脑活动信息的收集与检测。

突触水平神经重建与分析平台: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微观重建与智能分析团队研发,建立标准化工程流程和智能化分析系统,填补了国内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在微观重建领域的短板。

类脑认知模型与应用:包括脑科学知识引擎、哺乳动物脑模拟平台、类脑认知引擎和类脑智能应用,提出了创新性的类脑认知计算模型,建立了百亿级脑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类脑突触连接的类脑认知引擎。

23日下午15时,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研究员和副主任侯增广研究员,开启了第二场“复杂系统智能与自主系统智能”主题专场讲解。

两位研究员对十余项科研成果做了详细讲解,包括无人驾驶、全球疫情监测平台、室内多无人车协同对抗系统、经食道超声机器人、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研制及其临床应用、跳棋小车、园区无人配送车、全周期下肢康复机器人、模仿学习机器人、自主服务机器人等。

智享 科学公开课

人工智能,会成为控制人类的魔鬼,还是造福人类的天使?

一号“云上教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谭铁牛正在讲授科学公开课《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

目前,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已加速成为国家战略,其社会影响也正得到广泛关注。然而,谭铁牛院士指出,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阶段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距离人体智能水平还有巨大差距。”

关于未来发展趋势,谭铁牛院士乐观地表示,“人工智能的春天刚刚开始。”人工智能将从专用走向通用,从机器智能到人机混合智能,并借鉴脑科学进展。人工智能产业将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将更加健全,人工智能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上升成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教育将会全面普及,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也会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