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有人用得勤有人不买账 北京有些小区智能垃圾箱

发布时间:2020-05-20 16:58来源: 网络整理

  有人用得勤 有人不买账

  有些小区智能垃圾箱已成鸡肋

  在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之前,一些小区为了推广垃圾分类,曾在小区内安装过各式各样的智能垃圾箱。条例施行之后,这些垃圾箱的使用状况如何?

  记者近日回访发现,一些智能垃圾箱逐渐成了小区内投放垃圾的主要设备,但也有些遭到了居民的嫌弃,甚至已经停用或拆除。

 

  实践

  效果正显现 仍有人混投

  通州区如意园小区,一台智能垃圾箱摆放在距离南门二三十米的位置。智能垃圾箱由绿色的厨余垃圾箱、蓝色的可回收物箱以及灰色的其他垃圾箱组成。在小区中,类似的智能垃圾箱有几十台,每隔一两栋楼便会设置一台。

  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需要扫描二维码后才能解锁开门,每次投入几秒钟后,系统便会提示此次投递垃圾的重量,并将积分返还至居民的账户中。

  多名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游走在智能垃圾箱间,遇到不知如何投递的居民,他们就会上前提供帮助。“有的老年人以为像公交卡一样刷卡,但实际上是要扫描卡上的二维码。”一名志愿者向居民做着解释,并告知扫码的位置。

  一名居民表示,小区从去年开始安装了智能垃圾箱,当时小区中还摆放着传统垃圾桶,很多居民还是愿意把垃圾投进传统垃圾桶中。“一是图个省事儿,二是当时运营的也不太理想,有的智能垃圾箱中都没有垃圾桶。”

  从5月1日开始,小区中撤掉了传统垃圾桶,鼓励居民将分好的垃圾分别投入相对应的智能垃圾箱。一名收运垃圾的工作人员表示,投入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桶中的数量和质量相比以往都有所增加。

  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投递方式不同,其他垃圾的投递则不需要扫码。一名居民端着两桶混合垃圾准备投递,但是推了推垃圾箱中的绿色门和蓝色门,并未见到反应。一旁的保洁人员抬手指向了灰色的其他垃圾回收箱,“扔那里,那个没有锁。”

  调查中发现,小区中的智能垃圾桶在逐渐发挥着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将装有厨余垃圾及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垃圾投递至其他垃圾回收桶中。

  尴尬

  位置不合理 不投还不行

  下午4点,家住小南庄社区16号楼的陈先生提着分好的厨余垃圾,来到了小区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站。点击站点内回收机的屏幕、输入手机号、再点选厨余垃圾的图标,机器上厨余垃圾箱的回收口就自动打开。陈先生提着袋子把垃圾“裸投”到箱子里,再把塑料袋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箱。屏幕上,这次投递获得的8分钱已经打进了他的手机账户。陈先生表示,他已经在这台机器投了一个多星期的垃圾,对整个流程比较熟悉。

  这座智能垃圾分类站是今年5月1日正式投用的,站点的回收机可以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其中可回收物还专门分出了金属、塑料、纸张等不同类别,每一类都有单独的回收箱。

  在小南庄社区,有陈先生这样的回收机“忠实用户”,也有不太买账的居民。主要原因在于,整个小区只安装了一台回收机,还设置在了门口,对于小区更深处几栋楼的居民不太友好。一位家住14号楼的居民表示,平时只会把垃圾扔到楼下的普通垃圾桶里,不会特意走到小区门口投递垃圾。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了距离小南庄社区不远的三环社区。三环社区内有一座同样式的智能垃圾分类站,但与小南庄不同的是,三环社区的居民被要求必须把厨余垃圾投到这个站点。在三环社区内,每栋楼下都摆放着一些普通垃圾桶,但原本应该投放厨余垃圾的绿桶都被贴上了“其他垃圾”的标志。垃圾桶旁边还贴着通知:“此处仅投放其他垃圾,请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投放至社区智能垃圾分类站中。”

  对于这项规定,小区居民刘大爷不太理解。智能垃圾分类站的位置在小区偏西侧,虽然整个小区不大,但东侧几栋楼的居民投垃圾还是不太方便。而且明明绿桶是投厨余垃圾的,为什么要改成其他垃圾呢?

  对于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负责垃圾清运的人手不足。目前,小区内只有一名清运师傅负责看管智能垃圾分类站,对于小区的其他厨余桶则无暇顾及,因此才把绿桶都变成了其他垃圾桶。“等到以后有人值守了,就不会要求居民必须到垃圾站投了,直接把垃圾投到楼下的垃圾桶就可以。”

  质疑

  清运不及时 管理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