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团队:“顶天立地”助战“疫”
发布时间:2020-05-08 07:03来源: 网络整理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团队:“顶天立地”助战“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刘辉 李晓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08日 03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在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以下简称“认知智能团队”)的奋斗历程中,“顶天”和“立地”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前者代表该团队一次次发起对顶尖认知智能技术的攻关,后者意味着团队不断推动核心技术示范应用和产业落地,让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千家万户。
在连续10多年保持智能语音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团队又创新研发了人机语音交互、个性化学习、智医助理等多个“黑科技”系统。
“疫情期间,团队自主研发的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第一时间投入实战,在基层重点人群早期筛查等工作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4年多的技术探索得到了认可和检验。”认知智能团队医疗方向负责人贺志阳说。
他口中的“机器人”是个软件系统,能自动给居民打电话、发短信,询问居民近期的身体状况、行动轨迹和人员接触史,一小时最多能完成10万通电话随访,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筛查,让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跑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疫情期间,安徽、北京、浙江、湖北等30个省市的卫健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都用上了该系统。截至4月17日,“机器人”共电话随访重点人群697万人次,短信通知2738万人次,累计服务4495万人次。
上述产品只是贺志阳团队的创新成果之一。自2016年起,团队依托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智能交互技术,打造面向基层医生的智医助理系统,实现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等功能。
通俗地说,智医助理能根据医患对话内容迅速生成电子病历并给出诊断意见,医生能通过系统查看病人病史,查询相似病例、临床指南和对症药品。但这些技术功能的实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研发系统的初衷就是规范基层医生诊疗行为,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和工作效率。但是试点过程中,有医生反馈,系统用得有些‘别扭’。”贺志阳回忆,一群埋头研发的小年轻开始走出实验室,一头扎向基层,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案。
团队每个月都去乡镇卫生院和医生交流,询问使用中的问题和现实刚需。有些山区交通不便,一来一回要好几天,但大家毫无怨言,很多人在路上、车里就开始整理资料。
大伙儿发现,系统运用的医学知识多来自医学教科书、权威文献期刊和病例,有时推荐的一些药名、诊疗方法等专业术语,基层医生听不太习惯,或是压根没接触过。同时,医生需要系统能对诊断依据作出详细解释。于是,团队开始下足功夫攻克难关。
除了完善技术,团队还将基层常见疾病分类,带着一个个病例和案例,拜访专家,学习专业的医学推理逻辑和经验,比对、打磨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再将其“注入”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框架。
现在,面向基层诊疗的多种应用场景,其系统准确率基本达95%以上。同时,系统解释性变强,让基层医生听得懂、用得上,真正成为基层医生的工作伙伴。
“我所学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开始也不懂医疗,平时参加公司团组织开展的医学培训交流,学到不少医学知识,这也反哺了技术研发。”贺志阳告诉记者,尽管系统已广泛应用,但团队成员还是保持着定期下基层收集数据的习惯,未来,大伙儿还要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打造更多示范性产品。
在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团队,坚持不懈追求科研创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已成为年轻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