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人工智能为智慧法院按下

发布时间:2020-05-07 22:10来源: 网络整理

  “经庭前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本次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记录庭审活动。”话音刚落,法官和当事人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同时出现了文字记录。

  图片来源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这是日前发生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的一幕。此次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并配有语音转换软件加以辅助,节奏紧凑,画面清晰流畅。与以往案件审理方式不同的是,整场庭审不见书记员伏案记录的身影,而是通过录音录像代替传统书面笔录。

  “这些举措将书记员从繁重的庭审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时间到其他审判辅助工作中。”上海徐汇法院副院长徐世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官在庭审中也无需时刻关注书记员的笔录进展,庭审注意力更加集中,庭审节奏更加紧凑,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语音文字同步转换 庭审时间节省约1/3

  庭审中,内容全程录音录像,科大讯飞智慧庭审音字转换系统实时将庭上各方发言转写成文字,庭审笔录同步生成,书记员不用出庭,法官也无需时刻注意庭审笔录的进展。

  质证时,证据材料庭前扫描上网,法官不用再翻阅书面卷宗材料,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调阅电子卷宗并分享到当事人的屏幕上,引导当事人围绕证据内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可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查看庭审过程或至法院电子阅卷室观看庭审录像。

  图片来源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这是上海庭审记录改革的一个缩影。自4月1日以来,为期6个月的“A.I。记录”庭审场景在上海各法院轮番上演。其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金融法院等10家法院作为首批法院参与试点。

  据了解,庭审记录改革是指运用区块链存证、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全程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法庭审理活动进行记录的模式探索,采用全程录音录像方式进行庭审记录,替代或简化传统的书面庭审笔录。

  庭审记录改革后,书记员不用再上庭担任法庭记录工作,而是在完成庭前准备工作且当事人表示不申请回避后退庭。据上海高院官方数据显示,相比以往,庭审时间节省了约1/3。(数据来源供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gJq_ZDGoIP7tZaoSrueP6A)

  图片来源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庭审以录音录像取代人工记录,更加真实全面地记录了整个庭审过程,再辅之以电子卷宗、电子质证、电子签名等工具,使得庭审质效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此举也将书记员从繁重的庭审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其他审判辅助工作中,进一步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法院建设

  应用A.I。辅助庭审记录改革,是科大讯飞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次探索。作为中国声谷核心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诞生、成长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在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法院的应用始于2016年。同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正式被纳入长三角规划范围。

  6月,科大讯飞与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明确依托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资源加速苏州中院构建“智慧法院”及司法大数据服务体系。

  如果说,科大讯飞与苏州中院的合作是“人工智能+法院”应用的“一小步”,那么,与上海公、检、法、司各部门的合作则成为“人工智能+法院”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