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朝陽黑庄戶:互聯網+智能垃圾分類促進村民養成垃圾分類“老習慣”

发布时间:2020-05-05 17:31来源: 网络整理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垃圾分類正式全面推行。而在朝陽區黑庄戶地區的麼鋪村,垃圾分類早就已經開始。麼鋪村從一年前開始試行“互聯網+智能垃圾分類”新模式,在村內採取“固定智能設備+流動上門回收”的形式。垃圾分類對麼鋪村村民而言,已從“新時尚”變為家喻戶曉、人人踐行的“老習慣”。

5月4日,記者走進黑庄戶地區麼鋪村,村內道路屋舍環境干淨整潔,村中心主干道旁的垃圾投放點擺放著三台智能垃圾箱,分別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與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要求相對應。

早9點,麼鋪村村民張淑玲戴著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拎著兩個垃圾袋,徑直走到村內的垃圾投放點,把二維碼卡片貼近智能設備掃描區,一鍵啟動,開始投放。當天溫度接近30℃,即使天氣悶熱,她還是堅持認認真真分類,一點一點放到桶中。投放完畢后,積分自動到賬戶中。“每天分類扔垃圾”已成為她近一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

“施行垃圾分類后,咱村裡的環境變化可大啦,現在村裡再也聞不到垃圾的臭味了,我們都很願意配合,咱是美麗鄉村的一份子,可不能連垃圾都‘拎不清’。”張淑玲笑著說道。

對於“拎不清”的村民和不便到投放點扔垃圾的村民,麼鋪村專門組織了8人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團隊,採取“邊上門回收邊普及分類知識”的形式,引導村民從源頭進行分類,“我們每天早7點到11點、下午2點到5點兩個時間段內,會循環清運村民家門口的垃圾,並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員上門清運。”麼鋪村垃圾分類指導員張昆介紹道,村民每人可獲得一個專屬二維碼,隻要正確分類並投放垃圾,便能獲得積分,積分可用來兌換衛生紙、大米、塑料袋等生活物資。

“垃圾分類不能一蹴而就,這不是簡單的‘從1個桶到4個桶’的改變,這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培養,是從源頭到終端全流程的升級和變化。”麼鋪村村委會負責環境工作的趙海紅坦言,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前期,有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為此,麼鋪村採取了多種辦法,包括集中組織垃圾分類宣講,提高認識﹔要求保潔人員增加每日清運頻次,保証村民家門前干淨整潔﹔定期舉辦積分兌換活動,讓村民看見“實實在在的東西”﹔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期間,麼鋪村針對村內居家隔離人員,安排專門的保潔員“全副武裝”上門收垃圾。

隨著多重舉措的開展,效果慢慢顯現,麼鋪村村民在垃圾分類方面愈發自覺,村容村貌持續提升,村內衛生環境讓大家引以為豪,垃圾分類成為麼鋪村的“新名片”,成為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焦點話題,也成為村民人人踐行的行為習慣。

“垃圾分類是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需要大家攜手共進、共同參與,為我們的美麗家園增光添彩。”趙海紅說道。(王成)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