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核电智能装备研发12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
发布时间:2020-05-03 22:33来源: 网络整理【让青春为祖国绽放】深耕核电智能装备研发12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张美玲坚守技术一线
未来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 谢青)“为什么女孩子要进入腥臭的涵洞去体验海生物的清理?为什么日复一日地在乌烟瘴气的加工厂里跑来跑去?为什么大冬天的凌晨还在设备上查找问题?”在父亲的眼里,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应该在办公室里画画图、过着朝九晚五的舒适日子,可研究院设备研发中心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美玲却总是往那些最辛苦的地方跑,这么“折腾”到底是为什么?老人想不通。
作为中广核研究院核电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张美玲在入职之初没有办法回答老父亲的疑问,但如今,她可以自豪地拿出一长溜的“成绩单”告诉父亲:这个设备出自你女儿之手;这个关键参数被我提高了;那个关键问题我给解决了……
从事核电智能装备研发12年来,张美玲始终坚守技术一线,致力解决核电高端智能装备“卡脖子”问题。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张美玲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10288位青年的推荐申请中脱颖而出,入选149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中广核研究院设备研发中心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美玲张美玲)
“关键技术一定要自主研发”
2008年,岭澳核电站核燃料换料系统改造期间,作为团队里唯一女性,张美玲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白天进入核岛处理问题,晚上回到宿舍继续翻阅资料。2009年春节前夕,在阴冷的上海临港厂房里,张美玲和同事还在加班加点钻研项目。忙碌一直是团队的写照,但也让张美玲的专业能力更加扎实。
“以市场换技术是早些年设备国产化发展的思路,但效果不理想,带来的是没完没了的技术依赖。”张美玲和她的团队深知,进口的设备不是那么完全可靠,关键技术一定要自主研发。
核燃料操作是核电站生产运营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张美玲带领团队研制自己的换料系统。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张美玲为换料系统研发忙得焦头烂额,反复设计验证单个模块的功能、优化驱动器参数、网络组态,100%自主知识产权目标需要一点点地摸索前行。一个个端子、一根根电线、一块块板卡,渐渐地组装成了一个系统。在上海第一次联调时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了抢进度,一天工作15个小时却只吃两餐是常有的事情。
(2011年,张美玲在技能中心进行换料培训系统调试)
2009年8月14日,张美玲团队研发的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换料机样机,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专家组鉴定。他们凭着一股韧劲,终于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了换料系统的国产化。该换料机是国内自主研制成功的首台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改进型换料机样机,实现了全自动、大偏置、高速运行模式,大、小车目标定位精度达到0.2mm(验收准则为3mm),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0年,张美玲团队顺利获得了防城港一期工程的供货合同,实现了换料系统的国产化应用。
“实现核电智能装备新突破”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张美玲转向了核电机器人研发领域。这些机器人可以代替人进入人员不便抵达区域工作,为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与装备保障。
为了一次把事情做好,工作时的张美玲细心又大胆,对于技术“强迫症”式的完美追求,帮助团队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解决了许多问题。
(2008年,张美玲参与岭澳核电站核燃料换料系统改造)
2018年,海生物清理收集机器人遇到了调试瓶颈,当车体自动运行速度达到10km/h时,由于运行过程中车体尾部产生的惯性偏差致使道路旁栏杆被撞弯,紧张的调试突然处于停滞状态,而10km/h的运输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台山核电站7天清理完4.3公里长隧洞的需求。张美玲带领团队翻阅图纸,分析数千行的程序代码,发现速度调节是问题所在。究竟什么样的控制算法,能保证13米长的车体在高速直线运行时,偏差保持在15厘米偏差内?细致的她们发现车体的轨迹与重心、胎压、转向机构响应速度有很大关系,经过3天反复观察测试,终于找到了合适算法,并成功将行驶速度提升至22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