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品钛研究院:政策鼓舞,AI+RPA技术有望大幅提升小微企业智能信贷

发布时间:2020-04-24 14:58来源: 网络整理

新年伊始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笼上一层阴影。随着防疫措施的加强,疫情传播的速度逐渐得到控制,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企业的经营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的打击最大。虽然近期各地陆续开始推进复产复工,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仍需要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品钛研究院:政策鼓舞,AI+RPA技术有望大幅提升小微企业智能信贷

近期,为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切实减少疫情影响,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金融监管局会同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关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并提出多项意见措施。

本期,品钛研究院将具体分析《意见》在政策、资金、技术层面对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技术层面以品钛AI+RPA技术为例,讲解金融科技对线上金融业务的性能提升。

品钛研究院:政策鼓舞,AI+RPA技术有望大幅提升小微企业智能信贷

政策、资金、技术三大层面解决小微信贷难题

以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中央政策多次鼓励,但是金融机构落实的小微企业信贷效果却差强人意。品钛研究院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这并非金融机构不想做普惠,而是传统人工信贷流程的成本太高、效率较低,而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导致金融服务的客单价低,必须依靠更高的利息来覆盖风险和成本。如果一个政策在商业上不可行,那无论花多大力气去号召,都很难在现实中可持续落地。另外一方面,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不但加重小微企业的困境,也限制了金融机构进行现场尽调和业务办理的能力,更有不少银行因为复工率不足而影响效率。

有鉴于此,北京市金融局出台的《意见》不仅仅提出了指导性的政策建议,还从多个维度给出了落地的指引。在《意见》指导下,在京民营、小微企业将迎来政策、资金、科技三层助力。

政策层面,《意见》鼓励政府推广政府采购订单融资,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资金层面,号召金融机构保持信贷供给稳定增长、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并进一步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让在京企业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

除了上述两个常用手段,《意见》还特别从科技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意见,鼓励金融科技技术在信贷领域应用,并利用科技大幅减少信贷申请材料,提升在线办理水平。长期来看,科技能大幅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信贷成本,将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小微企业融资的“可持续”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正在蓬勃发展,以大数据、人脸识别、文本识别等AI技术为支持的AI信贷技术正在一步步融入金融机构的各个环节,并在个贷环节得以普惠。在品钛一些合作伙伴中,很多金融机构较早应用了小微企业智能信贷技术,也进行了不少业务端的数字化改造:比如通过API技术嫁接互联网场景平台,精准将线上小微企业导流到银行小微信贷业务;通过文本识别技术将企业部分材料上传至线上审核系统,减少线下收集材料;通过大数据技术查询企业税务数据、经营数据等,形成辅助风控的报告等。我们在日常合作中深刻感受到,近年来金融机构对智能业务的兴趣已经从消费金融扩展到小微信贷,品钛也正在与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富登信贷等金融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小微信贷技术产品。

RPA技术打破传统小微信贷难题

近年以来,一项新兴的技术“流程自动化系统”(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开始的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的重视,也成为品钛在2020年的新科技赋能技术之一。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用软件自动化方式代替人工操作计算机完成的业务,让软件机器人自动处理大量重复的、基于规则的工作流程任务。RPA可以广泛应用于财务、数据分析、风控、客户服务、IT、HR等多个部门,在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品钛研究院:政策鼓舞,AI+RPA技术有望大幅提升小微企业智能信贷

品钛研究院将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风控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担保模式、IPC模式和信贷工厂模式。传统担保模式下,小微企业需要提供抵押、担保,很多小微企业资质不足。IPC模式是德国微贷IPC技术, 以信贷员实地调查和信息验证为重点,在客户获取、客户服务方面具备优势,但对人员经验要求高,且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第三种信贷工厂模式是最为高效,也是目前金融机构科技合作的最热领域,是指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特点,像工厂制造标准化产品一样对信贷业务实行批量处理,运营效率有提升,但额度较低,且需要的团队大。相比于前两者,信贷工厂模式较标准化,流程相对最简单,可分为7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