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新制造-科技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前行
发布时间:2020-04-21 17:37来源: 网络整理 摘要
劳动力成本提升催化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各类政策有力支持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 年的6300 万迅速增长到2018 年的1.67 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94%。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08 年的24404 元增长到2018 年的72088 元。在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通过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实现机器换人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2015 年5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推动汽车、电子、新能源及医疗健康等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下游行业主要为汽车、电子、新能源及医疗健康等行业。随着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近年来快速上升,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整车市场,极大地拉动了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而电子、新能源电池领域和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下游行业的需求旺盛,更新换代周期快,将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开始逐渐商业化,与智能制造行业深入融合。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使智能制造在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为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中国制造业各代表领域增速优于全球其他市场,产业智能化改造空间大。中国汽车市场近年增长表现总体优于欧美整车市场,近4 年来年销量一直稳定在2500 万台以上。汽车电子行业本身是智能制造下游应用最大的领域之一,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2030 年有望进一步达到50%左右,电动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其中纯电动车占比超过60%。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根据EvaluateMedTech 统计,2018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4701 亿元,增速达到12.57%,未来市场发展可期,行业智能化改造空间大。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电池产能不断扩大,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从2014-2020 年中国锂电池需求由31.6 GWh 增加至151.7 GWh,智能化改造需求凸显。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整体景气程度不及预期;锂电池和医疗健康等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国际环境不稳定对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