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疫情下中小学在线教育画像:超七成学生使用智

发布时间:2020-04-13 09:03来源: 网络整理

  疫情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大数据画像

  疫情是块试金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我国在线教育推进过程中一次规模空前的实战演习。

  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学生、家长如何看待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战演习”?我国在线教育现状如何?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2020年2月底至3月初,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组建课题组,开展全国大规模在线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华东、华中和华南等七大区域,其中,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样本62446份,中小学教师样本7111份,教育行政机构3110份。课题组希望运用大规模在线调查数据,作出理性分析,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初期的茫然无措

  慢慢走向从容应对

  受调查的3110份教育行政机构样本中,疫情期间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占样本总量97.01%,表明几乎所有地区都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并且,七成受访学校制定了教学指导方案及工作指南,为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及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疫情初期茫然无措,慢慢走向从容应对,群策群力,在很短时间内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实现“停课不停学”,充分体现新型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既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师生信息素养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检验,为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未来在线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线教学设备

  超七成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1%家长表示无网络电视无手机

  受调查的62446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样本中,学生在线学习时使用最多的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占样本总量的73%,这表明手机作为当今互联网接入量最多的设备,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不受地点限制等特点,在疫情期间学生进行居家在线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平板电脑的使用占样本总量的12%,电视占比5%,这表明在有些学生群体家庭中,可能存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利用网络电视进行学习。此外,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与其他设备分别占4%、3%与3%。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的受访家长表示既没有网络电视也没有手机等移动设备。

  在线教学方式

  教师直播课程占比不到三成

  超一半家长经常陪孩子学习

  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占前3位的分别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63.69%)、省(市、区)教育云服务平台(52.81%)和校本资源库(35.77%),这表明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起到了主渠道作用。此外,企业公益性教育资源(27.11%)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区域(24.3%)教育资源和骨干教师自制资源(31.81%)占比较小。

  绝大部分教师表示在线教学进行了课前准备,其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资源库中遴选课程、练习和作业(75.98%)、准备在线教学网络设备(66.39%)、将在线教育资源发给学生自主学习(46.8%),但还有7.7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不需要提前准备。

  教师在线教学的方式,占前3位的分别是统一观看国家或区域平台课程且教师集中答疑(56.04%)、播放名师课程且教师辅导答疑(48.46%)、教师直播课程(29.25%)。

  疫情期间,23.4%、29.6%的家长表示一直陪伴或经常陪伴小孩在线学习,38.1%的家长认为偶尔陪伴,还有7.9%的家长表示没有陪伴。家长辅助小孩在线学习占前3项的分别是在线学习督促提醒(74.81%)、下载和上传作业(50.54%)、登录学习平台(47.25%)。

  在线学习内容

  语数外占绝对优势

  心理和体育占比超50%

  学生在线学习内容上,语文、数学、外语占绝对优势,总占比均高达90%以上。其他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均占比3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62.6%)与体育(55%)课程,在线学习课程中达一半以上,仅次于语数外,音乐(40.1%)和美术(40.1%)的也有不小的比例。还有很多学校通过跨学科主题探究、项目研究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可见,大疫之下学生在线学习内容较为丰富,但在线学习课程不太平衡,有些非主干课程占比较小。

  在线教学问题

  教师认为师生互动不充分最难

  学生和家长最担心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