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营收增速放缓 专家:是“产品智能”还是
发布时间:2020-04-12 18:56来源: 网络整理文/刘青青 石丹
距离(600690.SH)“更名以明志”,宣布转型智能家居已经过去大半年了,目前,海尔智家似乎在“体验云众播”的销售方式上进行得红红火火。4月初,海尔智家官网已发表10余篇文章进行“体验云众播”传播。
不过,有专家指出,海尔智家当前更多地是通过KOL直播的方式去推广,是包装的智能化而不是产品的智能化,实际上是偷换概念。并且,以更名的方式宣布转型智能家居,成本是最低的,但如果海尔智家产品还没有跟上去的话,其包装的智能化已经比产品的智能化要跑在前面了。
除此之外,海尔智家已经披露的财务数据也算不上好看,不仅营收增速放缓,2019年前三季度,其现金流量为90.07亿元,增速为-17.39%,而在2018年其现金流量达到189.34亿元。
同时,海尔智家“重销售轻研发”模式显露,2019年上半年,对比、,其销售费用占比最高、研发投入最少、研发占比最低。而且,海尔智家的管理成本巨大,超过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
《商学院》记者就海尔智家营收及利润增速放缓、现金流增速负增长、产品毛利率下降、管理成本巨大、重销售轻研发、被指转型玩“更名游戏”等问题向海尔智家公关及企业邮箱发送采访函。海尔智家公关表示,“很多问题我们也回答不了,会转给我们上市公司一起商量。”截至记者发稿,对方未作出相关回复。
更名变道,现金流增速由正转负
随着5G时代到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崛起,家电行业迎来“新班车”。“为更好地体现公司全球化发展,推进公司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海尔智家还宣布进行更名,体现全面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决心。
据了解,海尔智家全称于2019年6月20日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自2019年7月1日起由“青岛海尔”变为“海尔智家”。海尔智家官网还指出,“自2019年6月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后,海尔智家一直在物联网生态转型的道路上持续推进”。
不过,法国SKEMA商学院(苏州校区)客座教授于宝山认为,所谓的智能家居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究竟怎么样才是智能化、到什么程度才算智能,而且目前智能研发也存在风险。“那么在这个不确定的情况下,我还要跟外边的人说我是转型智能家居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就是改名,这个成本是最低的。”
于宝山进一步指出,目前海尔智家更多地是通过KOL直播的方式去推广,其实还在做市场营销。海尔智家宣传称要智能家居转型,但是网红直播带货的动作更多,实际上是偷换概念,是包装的智能化而不是产品的智能化。如果海尔智家产品还没有跟上去的话,其包装的智能化已经比产品的智能化要跑在前面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家电向智慧家庭转型的基础上,是海尔智家大幅放缓的增速。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海尔智家营收增速从2017年的37.37%降至12.17%;净利润增速从33.68%降至7.71%,其营收、利润增速双双下滑,下降幅度均超过25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商学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另据海尔智家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2019年1-9月,其营收1488.96亿元,同比增长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3亿元,同比增长26.16%。也就是说,截止2019年9月,其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净利润增速则有所回升。
此外,现金流方面,海尔智家增速已经由正转负。2016年至2019年1-9月,海尔智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1.36亿元、167.04亿元、189.34亿元、90.07亿元;现金流增速分别为43.73%、97.72%、13.35%、-17.39%,从2017年的大增长变成2018年的大放缓,到2019年9月,增速出现负增长。
对此,于宝山指出,虽然看起来营收数据显示增速放缓,但数据目前只有2019年前9个月,尚无法下结论。不过,能够肯定的是,通过对比海尔智家的营收、利润一定是低于“家电三巨头”中的另外两家的。
与此同时,针对海尔智家2018年现金流量为189.34亿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仅为90.07亿元,对比差距较大的情况,于宝山认为,“具体还要看财务报表里面资产的组合,如果现金流是由于销售拉动的,销售得多赚回来的利润就多,那么表现出来就是产品打广告的方法对产品销售不够大,销售投入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此时,如果现金流是通过销售来拉动的话,现金流就吃紧了。”
“重销售轻研发”,管理成本半年达45.26亿
近年来,家电行业已然迎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各大型家电企业纷纷加入到智能家居赛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