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支付:下沉市场的“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0-04-08 21:54来源: 网络整理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近年来下沉市场愈发受到关注。这里所说的下沉市场,是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
下沉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还处于消费的初级阶段,即过度关注价格而忽略品质。实际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演进、下沉群体收入明显增加,再结合房价、物价水平,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偏好已有了明显变化。多种因素叠加之下,下沉市场对于消费体验、产品服务的诉求愈发强烈。
消费需求的改变,也在倒逼身处其中的商户企业加速转型。数据显示,在三四线城市,有超过72%的中小商户对数字化工具和机遇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新形势。与之对应的是,不少下沉市场还处于商业模式初级阶段,许多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不少商户与互联网的联系还停留在刷卡POS水平。
因此,下沉市场也需要“新基建”来改善经营环境。许多商户企业都希望通过相对较小的投资、快速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专业机构易观咨询在报告中指出,支付已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最好抓手,而智能支付终端则是商户数字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下沉市场消费升级 商业体验、效率有待升级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达9.3亿,2018年中国的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看起来市场体量庞大,但是对于其中的企业商户而言,却面临着很多挑战。
消费升级带来的应对压力是挑战之一。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下沉市场图鉴》显示,下沉市场主流人群月收入还处于≤5000元的较低水平,但增速优势明显,并显示出了旺盛的消费意愿。另一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小镇青年数量已经达到2.27亿人,平均每月支出为2150元,与一二线城市青年的月支出差距并不大。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下沉市场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
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多大型企业入局下沉市场,也让更多中小商户感受到了压力。一直以来,许多中小微商家都保持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模式,依靠熟人关系经营,承压抗风险能力较差。随着更多的大型企业关注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主动下沉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也迫使许多中小商户开始寻求降本增效的高性价比方案。
因此,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提升中小企业商户经营能力的数字化工具,成为了下沉市场中急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也让众多服务B端的企业看到了商机。
智能支付:属于下沉商户的“新基建”
“新基建”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概念,不过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简单概括来讲,凡是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都可以被看作是“新基建”。服务中小商户的数字化升级产品服务,就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项。
针对下沉市场商户的数字化工具实际上有很多,但是往往不能做到一站式、一键化,对于许多商户而言有操作难度,效果亦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工具没有一个贯穿商户运营始终的抓手,不能通过一个平台解决中小商户的大多数痛点。
而支付则是下沉商户数字化的最佳抓手之一。支付服务在商户企业服务中刚性程度高,贯穿于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场景,支付机构也往往能够从更深的角度挖掘商户具体需求。易观咨询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智能支付终端是商户数字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智能支付终端是相对于传统支付终端的概念,相较于传统终端只能支持收款等功能,智能终端则整合了包括支付解决方案、生活缴费等多种功能,并可与收银系统、ERP管理系统和会员系统等进行连接,对于下沉市场中的中小微商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支付作为流量的入口,在交易完成后,会积累大量的数据,从而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全面的商业营销分析,使之在运营中更为健康高效。
诸如支付宝、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以及一些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布局这一市场。目前来看,拥有合规的支付牌照、在中小商户领域多年深耕、能够精准理解下沉市场商户的痛点和需求的支付机构,或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为例,这家企业服务超过2100万家商户,据其财报显示签约商户主要包括商超、便利店、社区零售店、物流、餐饮、物业、贸易等行业,遍布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及地市、县域和广大农村地区,在下沉市场中已深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