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智能养老产品 离实用还很远

发布时间:2020-04-06 07:30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智能养老产品,离实用还很远

  智能养老,是这几年非常热的一个概念。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VR,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为我们更好地从年轻社会步入老龄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目前,智能养老产品日益丰富:从早期的电话呼叫服务中心到现在的“一键通”养老服务平台;从家里用的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到养老院里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护理机器人;从足不出户看世界的VR旅游到可以远程就诊的网上医生。智能养老,正离老人的生活越来越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智能养老似乎又在离老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居家生活中,许多智能产品让老人直呼不会用、不好用;养老机构里,因为家属担心安全问题,高价购买的护理机器人只能长期闲置。商场里展示的智能家居样板间,试着哪一样都不错,可买回家后就不对劲儿了。各大展会上,忙着端茶倒水的机器人,不知道何时才能帮老人登高爬低。

  总体来看,现在的智能养老产品还只是停留在能用的阶段,离真正的实用、好用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很多智能养老产品只是智能设备的副产品,并非针对老人需求开发设计,往往是先有了产品,然后再到养老场景中寻找应用。智能音箱、智能窗帘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智能音箱的核心作用是担负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但在市场推广中,常被推崇的是讲故事、听音乐等功能,由此又提出对老年人的陪伴作用。可谁见过成天捧着收音机听的老人吗?再有智能窗帘,更是与鼓励老人多活动的健康理念相悖。

  第二,很多智能养老产品只是根据设计师想象出来的养老需求而设计,并非根据真实的养老需求所设计。仍以智能窗帘为例,老人们需要的不是窗帘的左右开合,而是窗帘杆的自动升降,这样才方便他们换洗窗帘。再如一些可以提前预警老人跌倒的智能设备,从出现报警信号到老人真正摔倒只有短暂的几十秒甚至几秒时间。如果居家养老,家人还有可能跑过来扶一把;若是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即使听到也不可能来得及跑过来,反而要背上照顾不周的埋怨或起诉。

  第三,很多智能养老产品没有处理好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例如有的智能设备重功能设计,却没有考虑耗电的问题,结果因为需要经常充电而使用不便。有的智能设备频繁提示升级,让老人误以为设备出了什么问题。而且升级后又要重新输入用户密码,别说老人,对年轻人都是一次考验。有的厂家使用智能客服,百问不厌,老人却早已经在另一边忍无可忍了。

  那么,需要怎样做,才能开发出一款好的智能养老产品呢?我们可以看看日本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过程。

  日本专家认为,养老护理是一连串的生活照料,所以不能光考虑单独使用机器人,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护理员与机器人的组合。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日本将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实证,二是开发,三是导入,四是社会实施。

  第一步,实证。从科学分析护理现场入手,选取5家不同类型的护理院,统计护理员每天工作内容与所用时间,将护理工作细分为270个项目。然后以30秒为观察单位,运用作业姿势分析法,分析哪些项目对护理员负担最重。最后,与护理员沟通,让他们选出哪些项目最希望得到改善

  第二步,开发。根据实证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