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智能核保”遭遇尴尬

发布时间:2020-04-04 12:56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智能核保”遭遇尴尬

  3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通报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包括易安财险、安心财险在内的多家互联网财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连年增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保险出现连续投诉高增长现象,除了销售纠纷以外,还与健康告知、智能核保环节产生理赔纠纷相关。

  业内人士表示,线上智能核保虽然提高了承保效率,帮助投保人实现快捷投保,但实际只能处理简单事项审核,复杂化的问题仍旧需要人工。而且,由于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健康告知的真实性无法100%核实,核保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线上销售保险,一旦核保过于严格,客户体验下降,转保率就会受影响。而设置过于简单、宽松,保险公司不能了解清楚投保人身体状况,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方便、快捷投保与前端核保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是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目前暂时无解。只能希望未来通过医疗大数据共享来解决一系列问题。”多位保险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

  智能核保不“智能”?

  目前,通过分析疾病类型、病种、治疗方式等医疗信息,结合寿险、重疾、意外、医疗险保障责任,能对200多种疾病分析的智能核保系统,近两年来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保险销售的标配。

  本报记者体验智能核保流程了解到,智能核保呈现的形式像是一张“调查问卷”。若消费者存在健康问询中提到的疾病,则点击按键“部分是”,进入智能核保页面,系统以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投保人通过点击选择真实告知身体异常信息。而后台系统则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核保意见,给出对应的标体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拒保等决定。整个过程几分钟就可以操作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传统自动核保“符合标准投保条件即通过,否则即拒保”不同的是,智能核保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非标准体消费者获得投保机会,能缓解“一刀切”造成保险公司部份潜在客户的流失现象,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承保人群范围,提高了保单转化率。

  不过,一些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智能核保目前还不够“智能”。虽然智能核保方便投保人快速投保,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显得较为乏力,核保核赔等风险管理仍高度依赖人工审核,成本高效果差。

  例如,健康告知中,问询投保人是否出现两年内检查异常,投保人点击“部分是”,进入智能核保后找不到相应的指标点选,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智能核保的“能力范围”,就需要进行人工核保。

  同时,智能核保系统通常会限制最高处理三项异常,即投保人点击超过三项疾病异常指标,核保系统就会直接拒保。

  此外,某大型寿险公司核保人士认为,“在较短时间内,同一投保人在多家保险公司进行高保额投保,这个举动是值得怀疑的。‘杀妻骗保’案就是前车之鉴。但是目前每家保险公司的核保数据并不共享,行业还未有统一的保单共享数据平台,大部分保险公司无法了解到投保人已经持有的保单情况,智能核保存在一定局限。”

  某互联网财险公司健康险负责人认为,“目前的智能核保还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把健康告知进行分层细化并根据客户的选择来进行判断。而真正的智能核保是,投保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后台可以检索投保人的健康医疗数据、财务数据等,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承保条件。但受限于国内医疗和数据的制约,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只能通过细化问卷,从而依靠客户的告知进行判断。”

  健康告知“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