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发布时间:2020-03-28 10:32来源: 网络整理
导读
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大败人类顶级棋手。这不仅使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了全新认知,更是多了一重人类与机器命运的深刻思考。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制既有替代效应,还有补偿效应和创造效应,人口规模在人工智能时代仍非常重要。一方面,人口是人才和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大意味着大市场。我们长期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让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正视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积极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风险提示:生育政策调整不及预期,大规模结构性失业风险等
目录
1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应用
1.1人工智能的定义
1.2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1.3人工智能产业版图
2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多少劳动力?
2.1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制
2.2 替代效应:机器换人力
2.3 补偿效应:扩大规模,补偿就业
2.4 创造效应:创造新工种、转岗转行
2.5 小结:未来20年人工智能将净增约9000万岗位
3 人工智能时代,人口规模重要吗?
3.1人工智能时代人口是人才与创新的基础
3.2人工智能时代人口规模效应能够形成大市场
4政策建议
正文
1 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应用
1.2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指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的感知与模拟,不同于传统计算机技术,是机器根据既定的程序执行计算或控制任务。1950年,现代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文章《Computing Machinery andIntelligence》中提出疑问“机器能思考吗?”,他认为,如果一台机器进行多次测试后,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智能”的特征,这也是著名的图灵测试的主要内容。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式创立。目前,人工智能定义尚未形成统一。Rich &; Knight(1991)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完成现阶段人类才能做得更好的事情;麻省理工大学教授Winston(1990)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那些使感知、推理和行动成为可能的计算;中国信通院在《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8)》中提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用机器不断感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使机器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是由人类编写,包含既定程序执行指令要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读取海量数据(行情603138,诊股),从中发现规律和联系,实现自我学习,拥有归纳推理和决策能力。
当前我们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但智能化趋势明显。按照目前流行的定义,弱人工智能也称应用型人工智能,指的是专注于且只能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无自主意识;强人工智能又称通用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人工智能,有自主意识。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大卫·多伊奇教授曾评论,至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可能出现强人工智能,当前我们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从底层技术来看,人工智能仍依赖于现代计算机架构的软、硬件,以统计算法对人类行为和活动进行分割,而后完成模拟、预测和决策,其出现一方面得益于芯片运算和处理能力的提升,如GPU、FPGA、ASIC等,另一方面得益于机器学习算法不断成熟与更新。人类在18世纪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进入信息与互联网时代,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21世纪将步入智能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是智能时代的基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也是当前及未来各国科技竞赛的制高点。能否抓住智能时代变革的机遇,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1.2 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