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新片请俄罗斯帮忙“上天”,揭秘《银河补习班》特效
发布时间:2019-07-17 22:03来源: 网络整理2016年,俞白眉等导演被电影局派到好莱坞参加“中国导演交流计划”活动,参观了视觉特效实验室等,体验了好莱坞工业化流程。回国后,俞白眉和邓超也想挑战下工业化制作,虽然《银河补习班》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但影片却有800多个特效镜头,其中包括7分钟太空戏的166个特效镜头。2017年,还在写剧本的俞白眉给之前曾在《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中有过合作的姜超打电话,想做太空戏和火箭发射,问能不能实现。姜超之前曾制作过《我不是药神》《嫌疑人X的献身》的特效,从来没有参与过太空戏的制作,但他表示很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该片的视觉特效姜超,聊了聊影片在太空戏等视觉特效方面的幕后创作。
飞船 航天专家出“故障”
《银河补习班》拍摄前,邓超和俞白眉两位导演去酒泉航天城调研,请教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方面的专家。视效总监姜超也把在太空视效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来发给他们,他们给了很多专业上的意见。比如太空飞船的大小,太空失重的感觉,以及地面指挥大厅里大屏幕的设计等。
俞白眉导演(左1)与白宇就太空戏展开了讨论。
剧本中有一个段落,白宇饰演的航天员上太空后,飞船出了故障,他要出舱修理。“如果随便瞎编一个故障的话,就不那么可信,也不严谨”,姜超和导演就请教了专家,专家说我们做的神舟飞船,不太可能出现故障。但是如果飞船不出现故障,后面的故事就没法继续。最后特效团队与专家们经过好几轮讨论和做动态预演,找到一个飞船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就是太空碎片打坏了返回舱的隔热瓦和中继天线,失去了与地面的联系,也不能直接进行自主反馈,只能出舱修好中继天线,恢复与地面联系,让地面计算重新注入新的轨道数据,才能回到地球。
外太空 借鉴《地心引力》等
白宇饰演的宇航员出太空舱修理飞船的那场戏,是整个太空戏难度最大的部分。最开始,导演和视效团队聊了很多种方案,一种是做一个实体太空服让演员穿着表演,另一种是放弃做实体太空服,用纯CG制作。经过多轮讨论之后,视效团队还是选择了后一种方案,先拍人脸,剩下太空舱外的戏,全部纯CG制作。
虽然是吊着威亚行动,却仿佛真的在太空中。
之所以选择纯CG制作,而不是实拍,主要原因是姜超和团队考虑到了操作的可行性。在太空舱内,演员主要是穿两件衣服,一个是他们平时穿的衣服,还有一种是在舱内穿的压力服,这两种衣服都比较轻薄,在拍摄失重状态,吊威亚的时候,不会影响演员的表演。但是出太空舱之后,演员穿的太空服则完全不一样,有100斤重,再加上演员本身的重量,有200多斤,吊在几根威亚上,想让演员表演出失重的状态非常非常难。姜超也参考了好莱坞的《地心引力》和俄罗斯的《太空救援》两部比较成功的太空片,发现这两部片子的太空戏也是纯CG,“我们就将身体的动作、太空服、飞船等全部用CG去模拟失重的状态。”
特效场景 800多个镜头跨越20年
虽然太空戏在影片中的特效最为明显,但片中还有大量其他的特效场景。姜超说,7分钟的太空戏有166个特效镜头,整部影片的特效镜头却高达800多个。
影片故事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新千年之后,中间经历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等重要历史节点,其中就有不少特效镜头,比如片中出现的直升机、飞机、风筝和火箭发射上天的戏,还包括很多隐藏的特效,比如几个家庭的房间,其实都是在棚里面拍的,窗外的景色全都是CG合成的。
影片中7分钟的太空戏有166个特效镜头。
电影开始不久,有一场大桥倒塌的特效镜头,其制作难度要比姜超最初想象的困难很多,“大桥上面绑的气球、横幅、水泥墩全部都要做出来,还包括大桥倒塌后出的灰尘,每一个都是一个‘资产’(制作时必要的各类素材),虽然我们的特效资产量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是写实电影,想做到完全的真实就需要每一个资产都特别高精度,特别精细”。
团队 国内外8家合作,俄罗斯主攻太空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