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户户有增收项目 人人有脱贫门路

发布时间:2019-05-23 17:52来源: 网络整理

    □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孙波

    五月的寿光,处处是初夏的盛景。在寿光市扶贫蔬菜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成片相连、错落有致,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是打造了一处加快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区”。

    扶贫蔬菜产业园是寿光依托蔬菜产业优势,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的重点扶贫项目,通过授权扶贫企业运作使用等市场化经营办法,每年能产生77万元扶贫收益,用于帮助相关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底脱贫。

    作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寿光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市,虽然整体实力强大,但受历史因素影响,各村发展情况不一,富村占了多数,可穷村也同样存在。该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万人,涉及1.5万户,分布在15个镇街区的975个村。如何选择好适合实际的扶贫路子,是答好全面脱贫这一高难度答卷的第一步。

    对此,寿光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立足本地资源,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将资源优势全面转化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让扶贫产业生活化、本地化,探索推行了产业扶贫的“寿光模式”,打造了产业扶贫的寿光品牌。

    寿光市扶贫办主任王光明告诉记者,寿光是全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特别是蔬菜产业扶贫项目,能有效实现产业带动与政策兜底的共融共进。因此,该市筹集各类扶贫资金,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注入、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固定收益分红等模式,重点打造了扶贫蔬菜产业园、扶贫葡萄产业园、扶贫养殖小区、扶贫车间等多个市级扶贫产业园区,形成“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扶贫格局。

    双王城牛头镇村的草编加工、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扶贫车间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在寿光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牛头镇村建起了三个扶贫车间,除了为该村贫困户提供35个就业岗位,还带动周边贫困弱势群体300多人,通过从事上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有了稳定收入。

    牛头镇村村民常炳荣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常炳荣家里有5口人,她与丈夫身体都不好,公公年近九旬,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无固定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扶贫车间成立后,常炳荣因为懂得缝纫技术,被聘为车间主任,月工资2500元,成了全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目前,扶贫车间已经先后带动8个像常炳荣这样的家庭摘掉了贫困帽子。”扶贫车间带头人朱萍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车间,村里的贫困户就有了最直接的脱贫门路,在最近的距离看到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希望。所以大家工作都非常认真,产品质量非常过硬,知名度越来越高,订单越来越多,预计今年能增收扶贫收益15万元。

    如今,寿光的产业扶贫项目矩阵正在形成,规模宏大,很多项目还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比如,蔬菜产业园的“禹王普惠”商标获得绿色认证,葡萄产业园“春澳”品牌获得“富硒”“有机”产品认证……

    正是这样一个个优质品牌的崛起,壮大了一项项产业,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群众,持续提升寿光的脱贫攻坚质量。目前,该市10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摘帽,33450名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现脱贫。



关心潍坊大事小情,就关注潍坊新闻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fnew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