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时政要闻 >

从台湾!那一刻,我震惊地发现,我在大陆的学习

发布时间:2019-09-04 18:39来源: 未知

有一回坐在台北的出租车上,手机里传来了大陆朋友的语音信息,我听完之后,同样用语音回复了。

“啊,你来台湾多久了?”司机用带着台湾口音的普通语问我。

我莞尔一笑,我知道是因为出身外省家庭的我从小受家中长辈影响,讲话多少带点外省口音和腔调,因此从小常被认为是对岸来的。我一如既往地向那位司机说明我是台湾人。

“酱紫喔,可是你讲话超像对岸来的耶!”司机笑道,我感觉得到他试图表示出亲切。

“事实上,我在北京念过书啦!”我笑道。

“啊,那你怎么回台湾了?”司机问了一个几乎所有人知道我曾在大陆求学后都会问的问题,我因此很直觉地答道:“因为我爱台湾啊!”

“哈哈哈,酱喔!”司机发出爽朗的笑声:“可是你都去北京念书了,还有资格说你爱台湾喔?”

这句话从此印在了我的心头,即使我知道那位司机没有什么恶意,但我从此开始思考:难道“爱台湾”是需要条件与前提的吗?而是否在某些人的认知体系里,这个条件是:离大陆越远越好?

从大学开始,我便在课外时常参加两岸学生交流活动和比赛,结交了许多大陆的朋友,乃至于我首任与现任女友,都是大陆女孩。基于外省家庭背景与对大陆风光的向往,大学本科毕业前,我考取北京大学与人民大学研究生,服完兵役后就前往北京大学求学。

在北京期间,我由于在课业与校外活动表现受到多数同学与师长的认可,我有机会接触更多大陆各阶层的文化,也因此得到了许多荣誉与奖项。对我而言,台湾孕育了我,大陆成就了我。然而在毕业前夕,即使面对许多在大陆的就业机会,以及大陆籍女友的期望,我依旧选择回到了台湾。

原因很简单:我爱台湾!

在我眼中,大陆不会缺乏一个伶牙俐齿的台湾青年,但台湾更需要一个有两岸经验的新闻工作者。我要把我在两岸吸收的学养与能量反馈在台湾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上。我相信,台湾需要我,我更需要台湾。

于是我回来了。

然而,台湾,你爱我吗?

台湾来稿丨那一刻,我惊觉原来自己在大陆求学的经历,在台湾某些人眼里竟如同黑历史

我目前在新闻界服务,前阵子我的长官指示我制作一个关于大陆台生们学成后,回到台湾发展的系列专题报导,我本以为以我的经历和能力,类似的选题难度不会太大,然而当我开始寻找案例,却发现在大陆求学后回到台湾的台生,居然比例甚少,即使回台发展,也多有在大陆所学的专业难以施展的案例,甚至有北大优等生毕业后在台湾待业数年,其才能与学识在自己的故乡竟无处发挥。

我曾和一位同在大陆求学的台生朋友聊及此事,他耸耸肩膀,苦笑道:“没办法啊,我们这学历如今在台湾谁爱看啊?”

难道大陆学历在台湾如此不堪?难道台生们在大陆异乡寒窗多年苦读学习的成果,在台湾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若在大陆求学对自身的成长与历练,会因台生们个人条件有所差异,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在台湾还是大陆,台湾社会又会如何评价二者的差异呢?

近日有一个单位联络我,洽谈工作事宜,我表示乐意协助,对方因此要求我缴交一份我的个人履历,我也表示愿意配合。

“不过,有一件事情拜托...”与我联络的人员在电话中说道:“请不要在履历中写到您在大陆的学习经历,我们担心长官看到了会不开心。”

在那一刻,我惊觉原来自己在大陆求学期间,努力打拼获得的一切学历、荣誉、成绩、经验与能力,在台湾竟如同犯罪前科,是需要避免提及、谈论起的“黑历史”。

我祈祷这次事件只是个案,我始终相信,能成就一个人,乃至于一个社会的关键,是个体能力,而非出身。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局者对专业素养的尊重和信任。

台生们前往大陆求学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但我相信,台湾的风土与乡愁,是任何一个台生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依托。

我来自台湾新竹,我在北京读书时无数次在失眠的夜晚,在热泪中想起那城隍庙前贡丸与米粉的香味,以及南寮渔港的海风。我与任何一个远赴大陆的台生一样,从一而终地爱着台湾。

 

但台湾爱不爱我们呢?这是个哲学问题,也许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但对故乡的依恋从来不需要理由。至少我相信,把从大陆习得的能力奉献给台湾,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当我因为曾在大陆求学而被质疑我对台湾的爱,乃至于我的专业能力,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遗憾,甚至绝望。

我认为在大陆的历练不该成为在陆台生的羁绊,任何一个愿意到大陆求学的台湾人,也都希望得到故乡的认可,因为我们对台湾故乡的爱天长地久。

但,台湾,我美丽的故乡,我爱你。请问,你爱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