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千万棵“小白杨”矗立边关
发布时间:2019-09-01 11:59来源: 未知
穷冬时令,民众网30名记者兵分五路奔赴故国万里边关,上雪域高原、走大漠沙漠、穿南国密林,睁开“故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主题采访活动。
冷的边关热的血。走进新疆的塔斯提边防连、南国的交情关边防连、故国最东的东极哨所……在这些处所,没有边关冷月的凄切与忧伤,只有报效祖国的热血与摇动,一位位边防官兵把戍边卫国算作天大的事,守土,幅员不丢一寸;卫国,尊严不减一分,宛若一棵棵“小白杨”直立在故国边防。
清河口,这个听起来水灵灵的地名,位于中蒙交壤,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后果上,这里既没有河,也不有水,有的只不过寸草不生的黑山头、茫茫无边的戈壁滩和一年到头的沙尘暴。
“过了贺兰山,越走越心伤;脱离清河口,扭头就想走”。那年,清河口边防连连长石旭峰内助刘海亭第一次来队省亲,坐汽车走在沙漠滩“搓板路”上,一路坚挺,一路心凉。
更让人“心凉”的还在后头。来队第三天,一场昏天暗地的沙尘暴袭来,刘海亭眼睁睁看着连队新建的蔬菜大棚“顶风飞舞”。风停后,只见刚出芽泛绿的菜苗连同士兵们从几十公里开外背来的黄土九霄云外,“来以前晓得这里很苦,可没想到这么苦。”
对于苦累,这里有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鼻子发酸。但石旭峰不这样以为。当年,军校卒业脱离边防,初度巡逻,站在界碑旁,一种边防军人的自豪感身不由己,“那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自身与祖国、和军人职责瓜分在一路。”
在伊木河滨防连,记者听到了一个对于“布娃娃”的故事。那年秋季,连长张国臣的亲爱的带着4岁女儿来军队省亲,坐汽车、倒火车,展转几千千米,十分困难脱离距连队50千米的山脚下。然而一场大雪封住了上山的路途,两地长相思,海角难相见,一年一次的省亲机遇就这样获得了。灵便的女儿把可爱的布娃娃放在冰河干,哭着说:“雪化了,你一定要替我去看看老爸!”
“苦吗?苦。累吗?累。值得吗?值得。”在伊木河畔防连,官兵给出了一致的谜底。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等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这首《我站立的中央是中国》,是西藏某边防团副营长、老边防杨祥国最爱听的歌。
17年前,新兵杨祥国第一次列入巡查,这是条甚么样的路啊!半途有200多处屠戮路段,要翻过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蹚过10余条冰河,跨过8处泥石流冲沟,登上37处断崖、26条悬梯……
在一处特别惊险的刀背山,他一脚踩空向下坠落,卡在绝壁旁的灌木丛中。逃过一劫的杨祥国,一瘸一拐地又上路了,脚步再没停下。靠着“毫不能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的信心,17年来,他200频繁往复巡视路,翻刀背山、越山君嘴、过颓唐坡,行程2万公里,47次脱险,身上留下21道伤疤。
从漠北塞外到天山沙漠,从高原冻土到森林要地,一个个杨祥国用惧怕与禁受、青春和热血,在漫漫边境线上,筑起一道道坚不成摧的钢铁长城。
在“生命禁区”昆木加哨所,那天,兵士陆永刚在巡查途中损失偏袒,他焦急地向前疾走,突着急性肺水肿,生命之钟停摆于19岁,成为建哨以来葬送的第二十二名兵士。
在阿拉山口,昔时,哨卡第一任站长吴光胜带着17名官兵,步辇儿了整整两天,来到阿拉山口戍边守防,一干就是7年多。2001年末,吴光胜因病亡故,家族依据他的遗愿,把铁汉的骨灰撒在了阿拉山口。
2015年冬日,伊木河畔防连连长杜宏在返回哨所检查途中,从断崖上滑落,血染寒冰……他永远留在挚爱的边疆,践行了边防将士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辞。那一天,距离他31岁的生日,仅仅过去了22天。
万里边防,豪杰与虔敬,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辞,是永久不变的冰凉风骨,是永久炽热的赓续传承。从东极界碑到西陲哨所,从漠北塞外到天山戈壁,从全国屋脊到冰封北边的国家,千千万万的边关卫士正在用忘我孝顺和默默遵从抄写着虔诚之歌。
《 大众日报 》( 2019年09月01日 05 版)
(: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