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山洪暴发当夜 “十八勇士”徒步挺进四十“
发布时间:2019-08-13 23:07来源: 网络整理台风“利奇马”离开临安,已经整整两天了。
有一个“传说”却在每一个村庄中流传着:在台风呼啸而过的那个晚上,有十八个“勇士”穿山越岭,在断电断路断通讯的漆黑夜色里携带卫星电话进入到岛石、上溪、新桥等灾区腹地。靠着自己的双脚,打通了一座座“孤岛”与临安指挥部中断多时的渠道。
他们以伤痕累累、满身泥泞的样子,勾勒出“勇士”最真实的模样。
8月11日上午,“十八勇士”抵达受灾最严重的岛石镇银坑村进行救援
这并不是童话,而是真实发生在临安山洪暴发的深夜里,一段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从听到这个故事开始,我们就在寻找这十八个“勇士”,还原这些临安洪灾背后跃动的救援生命线。
所幸,8月12日上午,在龙岗镇的临时指挥部,我们遇到了其中两位“勇士”——
救援队挺进灾区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章旭 陈志权 摄
废墟上,曾是我们与“勇士”的初遇
第一眼看到赵义、张彬祥,很难将两人与“勇士”二字产生联系——
两人的身高都不高,只有一米六,小平头整整齐齐,黑色雨衣外,套着一件印有“应急管理”的反光背心。
第一小分队的队长赵义今年49岁,因为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皮肤已出现一些龟裂。而第二小分队的副队长张彬祥在人群中也并不显眼。
只有他们掀起裤腿时,伤痕才有了述说的力量:赵义和张彬祥的腿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伤痕。他们说,这是因为长时间走路,被雨靴磨出来的。直到现在,他们的脚还肿胀着,“昨天洗澡的时候才感觉到痛,脚都没法放在地上。”
我们仔细地端详着赵义,突然发现,这并不是我们的第一次相遇。
11日下午,当我们步行进入银坑村时,赵义正在废墟上,徒手扒着砖瓦碎片,急着寻找失联的村民。当时的他全身湿透,汗水和雨水混在了一块,从凌晨进村后,他始终不眠不休。
“没有什么‘勇士’,只是一种责任,进了村就要尽自己的力,哪怕只是一点点,对村民也是一种安慰。”赵义对于“勇士”的说法,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眼中遍布的血丝至今未退,只有身上的干净T恤,是他们12日早上刚刚换上的。
“昨天晚上还满身泥浆呢。”赵义笑了笑,“外面的衣服上都是泥,里面的衣服都是盐,连老婆都‘嫌弃’。”
8月11日凌晨,“十八勇士”在龙岗镇政府门口集结,准备开赴受灾核心区域
出发前,他们留下了三张“遗照”
“当太阳升起时,要让村民知道,我们和你们靠得很近。”
两天一夜不眠不休,赵义已经忘记了这场救援中的很多细节,却独独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回响重重。
这是出发前,临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赵坚伟对着18位即将出发的突击队员说的话。
而要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涵义,得把时针拨回到8月10日15时——
突如其来的“利奇马”,几乎是在半小时内肆虐了临安山区,一个个村庄的灯光熄灭,一个个向村支委拨去的电话显示“无法接通”……
当临时指挥部在龙岗镇政府成立时,地图上的40个行政村失去了联系。那里的村民还好吗?受灾情况严不严重?一切都是未知数。回答这一切的,只有窗外的大雨和漆黑的夜色。
10日21时30分,因受灾情况依然不明,临安区防汛抗台临时指挥部立即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在23时17分,决定成立由18人组成的应急救援小分队,分成三组先行挺进岛石、上溪、新桥等灾区腹地。
“他们以党员和曾经的军人为主,身体过硬,救援经验丰富。里面道路塌方受阻,只能靠他们徒步进村。”赵坚伟顿了顿说,“我们需要有人进到村里去,让老百姓知道,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
出发前,队员们在临时指挥部拍了三张合影。合影中的三组人,眼神中透着的是坚毅。
“里面的情况非常危险,这可能会是你们的遗照。”赵坚伟的话,没有动摇任何一个人的决心。
“临行前,我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他们只知道我是去龙岗出任务了。”张彬祥出发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看了一眼手机中家人的照片。
由于道路被山洪冲毁,救援队只能徒步挺进灾区
跋涉中,手电筒照射出唯一的光
那一夜很漫长。夜色像一团浓墨,在雨水的浸润下,染满了这片天地。没有灯光,没有指引,记忆中的道路已经有些面目全非。
三组小分队在龙岗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佘华锋的引导下向失去联系的村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