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行走在行业顶端的独角兽
发布时间:2019-08-08 00:57来源: 网络整理编者按 为加大对济南市(准)独角兽企业宣传力度,进一步鼓励创业创新,为(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培育(准)独角兽企业”专栏。
2019年,济南高新技术企业华熙生物很“火”。
年初,和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发的故宫口红引发消费者疯抢。多年来以“领先的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闻名业界的华熙生物走向前台,被消费者广泛熟知。
2月27日,全球生产规模最大、规格品类最全、技术含量最高的华熙海御透明质酸生产基地项目在济南开工,并于6月3日投产。
4月10日,华熙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已经四轮问询。
5月28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18年山东省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名单”,登录独角兽榜单的企业有两家,华熙生物是其中之一。
7月8日,华熙生物第四次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现场检查,获得透明质酸原料药继续出口美国的通行证……
决定企业发展的两个核心因素是所处行业的空间和竞争壁垒(护城河),而竞争壁垒是更加关键的因素。有道是,一流企业制定标准,二流企业建立技术品牌护城河,三流企业卖汗水,成功的企业是“三流汇聚”——既有技术品牌护城河,又辛勤耕耘,还参与标准制定。透明质酸行业领军者华熙生物就是“三流汇聚”的企业。
掌握核心技术
透明质酸是人体自身含有的一种基础物质,作为水的介质,帮助水分留在人体发挥作用。同时,它作为主要的润滑剂和保湿剂,广泛分布在眼球、关节、皮肤、脐带等人体器官内,其中婴儿脐带血中含量最高。
提起透明质酸,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是个绕不开的名字。郭学平被称作华熙生物透明质酸研究的第一人,因为他改变了透明质酸的提取和应用历史。
1934年,科学家在牛眼玻璃体中首次发现了透明质酸(HA),在此之后的多年间,研究人员一直从牛眼和鸡冠中提取透明质酸。由于提取率太低,牛眼、鸡冠等原材料来源也十分有限,导致透明质酸贵比黄金。1000公斤鸡冠仅能提取1公斤的透明质酸,提取1公斤透明质酸的成本约为15万至20万美金。由于价格高昂,透明质酸主要用于制药领域,极少应用于化妆品生产。
仅仅凭借查阅国外研究进展的只言片语,郭学平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用发酵法提取透明质酸。他自主购买、组装实验设备,自选培育菌种,在实验室内一天天与失败抗争。透明质酸的质感类似黏胶,有点黏稠又有点滑,每当实验结束,试管里的液体仍然是水状的,那就说明实验失败。
经过无数次微生物与营养元素的组合,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造访了郭学平的实验室,他眼前的液体发生了变化,慢慢凝固成棉花一样的固体,很漂亮、很黏稠,这就是透明质酸。
自此,华熙生物掌握了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核心技术,这不仅使收率大幅提升,更使产品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因为发酵法舍弃动物原料,这降低了从动物传染疾病的可能,过敏反应变得极少出现。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随着华熙生物在国内实现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率先实现透明质酸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突破,改变了我国对透明质酸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以郭学平为首的科研团队通过菌种诱变和高通量筛选、发酵代谢流调控、多尺度过程优化、动态补料控制等技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透明质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曾经,在透明质酸生产领域全球领先的日本、捷克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在竞争中铩羽而归,甚至退出市场。
透明质酸中,低分子量段及高分子量段产品的生产难度较大。2011年,华熙生物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微生物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及寡聚透明质酸,并取得国际专利。这种全球领先的技术使华熙生物可以生产分子量低至2kDa的透明质酸,并且解决了化学降解法所产生的透明质酸结构破坏、分子量分布不均、降解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华熙生物通过诱变筛选得到可生产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优质菌株,采用分段控温发酵,从发酵源头得到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实现了分子量高达4000kDa透明质酸的产业化生产。在低分子量段和高分子量段两个领域,华熙生物几无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