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4200米的高原之上
发布时间:2019-08-04 21:11来源: 网络整理高高的雪山、青青的草地、遍地的牦牛、五色的风幡、多彩的哈达、淳朴的人们,这是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留给记者最深刻的记忆。海拔高,但“缺氧不缺精神”是这里最显著的特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乐观、自信、向上、热情。在这里经历了高原反应的记者,深刻体会着高原精神,深深敬佩着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均属昆仑山系)之间。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境内群山起伏,雪峰耸立,高寒缺氧。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人”,这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勇敢的名字。果洛于1952年获得解放,1954年建立人民政权,宣告了封建部落制度的终止。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果洛各族人民从此开辟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果洛州现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个县、44个乡(镇)、182个牧委会、28466户,总人口18.56万人,有藏、汉、回、蒙古、土、保安、撒拉族等民族,藏族人口占91.86%。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单一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州。其境内有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山,主峰阿尼玛卿峰海拔6282米,终年积雪;有相传是果洛诸部落发祥地、被誉为果洛草原神山的年宝玉则峰(属巴颜喀拉山);境内也有古称柏海神湖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及其美丽动人的藏汉联姻历史故事;有拉加、白玉、查郎等名刹古寺和人文景观;有当年红军长征时在果洛留下的革命足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果洛州全境被列入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
2019年6月,记者走访了果洛州6县,在乡村、社区、学校、寺院、产业园区、民营企业等,和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果洛州建政65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路走来,动人的故事像五色风幡一样在果洛随处可见。65年来,果洛州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
一果洛的红色历史在班玛县清晰可见。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军总部超3万人从四川省进入青海班玛藏区。红军在班玛地区行程大约600多里。据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扎西当周介绍,1936年,红军在班玛休整筹粮22天,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爱民如子,纵使高原反应呼吸困难也不给当地群众添麻烦,很多人露宿街头,有一些睡下就没醒过来。他们严明的纪律给藏族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牧民群众把红军走过的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把红军走过的桥更名为“红军桥”。2017年3月,红军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记者在红军沟看到了红军亭、红军桥、红军墓和纪念馆。红军亭里保存着当年红军在石头上留下的标语,红军墓的墓碑上有牧民献上的哈达,红军沟纪念馆里保存了当年红军途经班玛时留下的马鞍、马鞭、勺子、铁锅等物品,牧民们把这些物品视为珍宝。8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在班玛、在果洛历久弥新。
二在玛沁县雪山乡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一尊身上披满哈达的半身人物铜雕塑吸引了记者,“这是谁?”
“他是汉族书记陶振华,和我们藏族兄弟是一家人。”雪山乡乡长旦正才让说,这尊半身塑像是雪山乡群众自愿捐款为已经离世的陶振华修建的。
1973年,来自山西的抗美援朝老兵陶振华接任了玛沁县雪山公社党支部书记,他用4年时间,带领牧民们在悬崖峭壁间修通了54公里的县乡公路“东雪公路”,雪山乡到县城的往返时间从七八天缩短到当天。旦正才让动情地说:“我父亲母亲和爷爷当时都参与了修路。固定的40人修路队伍是从每家每户抽调的,陶书记又请来汉族技师臧建文帮忙。他们自建石灰窑用石灰换水泥,冬天河水结冰后在冰面上人力拉运木材,遇水阻时七八个小伙子跳到水里当人墙......就这样,‘东雪公路’1978年竣工了。这条路用时整整4年,无一人伤亡!”
“如今的雪山乡,是全县最富裕的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通往外界的路。”旦正才让说,这是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路。自从路通了,水电网、寄宿学校、乡卫生院、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逐年完善,牧民生活越来越好。2017年底,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花久高速公路”通车,连接县城到雪山乡的路程缩短至1小时,乡民们出行更加便利。2018年,雪山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最近,雪山乡群众找到了陶振华书记的家人和汉族技师臧建文,表达雪山乡人民永远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