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 历史回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发布时间:2019-07-25 15:01来源: 网络整理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南下的金沙江水,势不可挡地冲破崇山峻岭,激荡两岸云崖,流淌在云岭高原。
云南,是两支主力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在云南各族人民帮助下巧渡金沙江,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赢得了北上的战略主动权。
84年后,站在皎平渡口,江水拍岸,翻起无数浪花。皎平渡口,在红军长征路过云南的历史中,书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35年春,就是在这个渡口,3万名红军在37名老船工的帮助下,依靠6条木船,历时7天7夜,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在不久的将来,皎平渡口下游的乌东德大型水电站将完成蓄水,见证这段传奇历史的皎平渡口会沉入水底,附近居民也会搬到政府规划建设的安置点。
只有金沙江依旧雄浑,历经百折,日夜不绝,如同长征的历史回响,铿锵有力,延绵至今。
红军血染的征途,在云南奏出一曲激昂磅礴的乐章
云岭大地上,曾留下红军几千公里的征程。“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关于这段征程,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这样写道。红军血染的征途,在云南奏出一曲激昂磅礴的乐章。这一曲乐章的第一个重要音符,便落在云南威信扎西地区。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红军长征在云南境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县。遵义会议后,由于土城之战失利,红军北渡长江入川计划未能实现。中革军委当机立断,西渡赤水河,进入威信县境内。
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先后在威信县境内的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召开会议,党史界统称这三次会议为“扎西会议”,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
“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如果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从这一个点到扎西会议连接成线,中央红军长征从此不断走向胜利。”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成信江说,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扎西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已经确定但还没来得及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还在中央红军的行动战略、部队缩编等问题上进行了重大调整。
自从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沿途,既要冲破无数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的阻隔,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还要与党内错误思想展开斗争。扎西会议后,一整套机动灵活战略战术逐渐显露身手,威逼贵阳,进军云南,计划渡江北上。
中央红军二进云南。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在寻甸鲁口哨正式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4月30日,中央纵队进驻寻甸柯渡镇丹桂村,中革军委在这里对抢渡金沙江作出具体部署。
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从禄劝县城出发前往金沙江皎平渡,沿着悬崖边蜿蜒向下,弯急坡陡。还在山顶,就隐约能见数十个直角急转的弯道,险峻地势让人触目晕眩。
沿途还能辨析出不少弃置不用的山道,随行的向导告诉记者,有些山道应当是当年红军行军走过的路。即使是驾车,也花了快两个小时才瞥见金沙江一角,难以想象红军将士当年靠着脚力,日行百里,直扑渡口。
“我师傅当年就是在这里划船渡红军过江的。”皎平村党支部书记毛洪银曾经也做过船工,他的师傅正是当年37名老船工之一。做学徒的时候,毛洪银就听老船工回忆,那时是“歇人不歇船,船桨就没有停过”。
夜色沉沉,金沙江的水面却并不平静,两岸火把大照,整整7天7夜,靠着6条小船,中央红军3万人除红九军团外,打破了“金沙不夜渡”的传统,胜利渡过金沙江天险。
在此期间,主要担负掩护中央主力红军的红九军团,则在完成牵制敌军任务后从会泽以西的树桔、盐井坪地区渡过了金沙江。
一年后,从皎平渡上溯数百公里的丽江石鼓,迎来了一路征战的红二、红六军团。在当地各族人民的帮助下,1936年4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于丽江石鼓的木瓜寨、格子、茨科等5个渡口,利用木船和木筏,将1.8万余名红军战士全部渡到对岸,彻底摆脱了尾追的敌人。
长征路上鱼水情深,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站在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群雕面前,眼前好似浮现出当年红九军团在这里扩红的盛况。
1935年5月2日,红九军团长征经过会泽,攻克县城,开仓放粮,打富济贫,发动群众,号召劳苦大众参加革命,很快掀起扩红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