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令人落泪
发布时间:2019-07-05 19:00来源: 网络整理每座城,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7月1日至3日,“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摄制组走进重庆。活动得到了重庆市委网信办、华龙网、上游新闻、视界网、36氪、抖音、快手、秒拍、西瓜视频、梨视频、重庆微品数字传播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活动期间,摄制组走访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揭秘档案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狱中八条”:血与泪的嘱托
“狱中八条”馆藏复制件。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慧慧摄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珍藏着这样一件档案文物,它承载着200多名烈士的血泪嘱托。
讲解员刘帅说:“在重庆解放前夕,关押着革命党人的渣滓洞监狱和白公馆监狱被白色恐怖深深笼罩着。革命烈士们秘密开展讨论,总结和反思党的工作,并嘱托能出去的同志将来向党组织汇报这些意见。”
“11.27”子夜,罗广斌带十多位战友,冒死突围,冲出牢笼。为了执行战友们的嘱托,他每天晚间趴在地铺上奋笔疾书,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在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罗广斌的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写成,上报给了中共重庆市委。
“‘狱中八条’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与教训,是一份宝贵的党史资料,也是一份厚重的党性教材。这份报告如今只剩残件15页,有2万多字。内容朴实无华,却发人深思,促人深省。”讲解员刘帅说。
“百幅”:殷殷赤子情
“百幅”毛毯。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慧慧摄
这是一件有着不寻常经历和特殊意义的珍贵革命文物,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百幅”。
1941年,皖南事变后,远在海外的港澳同胞为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同室操戈、围歼新四军将士的滔天罪行,哀悼牺牲的新四军烈士,激励战斗在抗战前线的新四军将士,他们根据民间“百幅百寿”的传说,找来上千块各色毛料,剪成大小不一的方块,一针一线不分昼夜地赶制了一大批毛毯,取名“百幅”,送给新四军,衷心支持和祝福新四军发展壮大。
“他们用缝制百幅这样的真挚行动表达了一份拳拳的爱国之心,殷殷的赤子之情。该文物由梁隆泰、赖贤夫妇捐赠。”讲解员张洋说。
江姐“托孤”遗书:字字催泪
“江姐遗书”。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慧慧摄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决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这是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托孤”遗书,被捕后她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内,她将吃饭时偷偷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沾着由棉絮烧焦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这封“托孤”遗书。
“这封珍贵的书信随后几经辗转交到亲人手中。1949年11月14日,江姐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新中国成立后,谭竹安将这封江姐的托孤遗书,捐赠给了重庆市博物馆。”解说员雷雨说。
“三块银元”: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三块银元”。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慧慧摄
这是三块锈迹斑斑的银元,上面的文字、图案早已模糊不清,其中却蕴藏着一个令人发省的红色故事。
“1941年3月,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的办公室里,中共南方局地下党成员肖林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神情严肃地分析了当时局势后,告诉肖林,党的活动经费不能只依赖拨款和支援,还需要自辟新路,开展新的经营活动。肖林听后,一脸疑惑地问道:‘那就是像资本家那样去做生意,去赚钱?’周恩来似乎明白这位年轻人的心思:‘你们赚钱不是为个人私利,而是为党的事业。’肖林听后点点头,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秘密任务。”讲解员徐瑞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