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要来了!浙江这些地方的
发布时间:2019-07-03 22:42来源: 网络整理哪种垃圾,究竟该分到哪一类;7月1日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上海已有商家接到罚单……种种消息纷至沓来,面对着势将必行的垃圾分类,不少地方的市民百姓有些“心慌慌”。
但在浙江,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却一点也不慌。这是为什么呢?已阅君今天要来聊聊这事。
他们是哪些人?
浙江这种地方很多,已阅君随便挑两个地方聊一下。
第一个要聊的地方是金华市金东区六角塘村,这地方的垃圾桶很有意思:每户门前的垃圾桶上,都贴一张二维码。
这二维码起什么作用?
只要扫一下,就可以按照好、中、差3个标准,给这家农户打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得“高”分,做得差的,自然是得“差”分。
这就叫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考评系统。
挺先进的,对吧?
▍金华市金东区的智能垃圾桶
但如果你知道这个村的垃圾桶贴上二维码的时间,只怕就会更惊讶:2017年7月。
而且,已阅君还要重申一下:这可不是偶然的例子。
事实上,早在2017年,金东区就有这么一组关于垃圾分类的数据:2017年,金东区累计实现垃圾堆肥还田2739吨,以人均日产生0.67公斤计,约60% “会烂”的垃圾实现了无害化还田。
这只是普通农村。开民宿的,产生垃圾比较多,会怎么样?
▍浙江农村的垃圾分类公共投放点
看一下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
凡是入住的游客,都会领到一张“绿色生活清单”。这张单子上,会提到一个奇怪的名词:“绿币”。
住宿时参与垃圾分类,可以领取“绿币”2元;退房时把垃圾清理带走,可得5元;就餐时不剩饭剩菜,5元……这些“绿币”,淡竹所有商家通用。
不但自己搞垃圾分类,还鼓励游客一起搞垃圾分类。
聊到这里,大家就知道已阅君想说的是浙江哪里的老百姓了:农村居民。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去年年底时,有这么一个统计数据:浙江省2.7万个建制村中,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已经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其中41%的建制村,已经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是自己已经在做的事,有什么可慌的呢?
垃圾分类,为啥农村看浙江?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
按照一般常规,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应该是先在城市落地生根,然后由点及面,扩散出去。
垃圾分类,浙江为啥要看农村呢?
这不得不提起发生在16年前的一件事:在这一年,浙江启动了“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只是个简称,它的全称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对这个工程,去年6月29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美丽浙江新画卷》,文内有这么一段话:“2003年6月5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展开:花5年时间整治和改造1万个村庄、培育1000个示范村。对这项工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始终亲自部署抓落实,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
对浙江人来说,这项工程有多牛?看这件事就知道了。
去年9月26日,中国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纽约曼哈顿问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
▍去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地球卫士奖”现场。
这是联合国在环保领域授予的最高荣誉。
在当时,这个工程有多必要?
听在联合国“地球卫士奖”颁奖现场,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讲的一番话就知道了:“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
正因为当年“脏乱差”,才觉得迫切需要改变。
而这一下定决心之后,就这么一路走来,披棘前行,一步步地,走到了垃圾分类。
现在上网,如果搜索“中国”、“美丽”、“农村”这几个关键词,搜到的图片,很多是浙江的。
浙江的农村,为什么现在这么美丽?
就是因为这些年来,浙江人认定方向之后,就不惜代价,不辞辛劳,悉心呵护这片青山绿水。
城市垃圾分类,现在大家都在看上海;而农村垃圾分类,其实应该看浙江。
都推行这么多年了,对垃圾分类,相当熟门熟路,浙江不少地方的农村居民当然不会慌。
城市垃圾分类,我们该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上海垃圾分类的推行,各种消息出来后,已阅君看了下自己的朋友圈,发现不少人有点担心。
其实,对浙江的城市来说,垃圾分类也不是什么“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