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时政要闻 >

绿色发展的“长岛答卷”

发布时间:2019-06-17 02:36来源: 网络整理

绿色发展的“长岛答卷”

  《大众日报》6月13日11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这对因海而生、凭海而兴的长岛,既是使命担当,更是历史机遇。

  2018年6月1日,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2019年1月7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标志着长岛的保护发展正式按照综试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推进。

  一年来,长岛加快推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天更蓝了、海更碧了、鱼虾跳船、百姓欢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岛人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绿色发展的“长岛答卷”

  生态修复让岛民尝甜头

  “‘五一’‘端午’小长假,我们渔家乐基本都是满客。马上学生放假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也快来了。再忙再累咱也高兴。”6月11日,长岛花沟村“兴隆渔家”老板赵文隆告诉笔者。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忙的,忙得连轴转。媳妇负责前台接待,他负责采购,还要招1个厨师、3个勤杂工。一年下来,渔家乐为他带来40万元的纯收入,淡季卖海货,还有10来万元的收入。

  花沟村位于北长山岛西岸,是个只有38户100口人的小渔村。以前村前海岸建了几十个海参育保苗场。“海参对水质要求高,小苗要一天换两遍水,喂三遍料。”赵文隆说,育苗场养殖废水直排大海,冬天海水升温还需要烧煤,也达不到环保要求。转型做渔家乐,为村子带来了实惠:仅渔家乐旅游一年为花沟村带来400多万元的纯收入。如今的长岛,越来越多的人像赵文隆一样,尝到了生态改善带来的甜头。

  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长岛实行全域生态保育,并开展多领域、立体化生态修复治理。先后拆除全域80台风机并完成生态修复,拆除侵占自然岸线的育保苗场67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20多公里。今年继续拆除育保苗场10万平方米以上,整治恢复自然岸线12公里,自然岸线占比达到80%。通过近岸养殖和生产生活设施腾迁退出,实施海域生态修复和生物种群恢复工程,大叶藻、鼠尾藻、褐藻又回来了。

  长岛在全域实施了岛外车辆“控进”、岛内车辆“控牌”的“双控”措施,在全省率先构建起纯电动公交体系。还启动了全域生活垃圾分类,10处有居民岛屿实现垃圾外运和热能分解全覆盖;分步推进有居民岛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全面落实辖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控要求,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启动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和生态立法工作,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切实做到产业定位服从生态要求。

绿色发展的“长岛答卷”

  下活“渔业+旅游”一盘棋

  日前,从大钦岛传来好消息:“长鲸一号”网箱已经投放鱼苗74000斤。用不了多久,就能吃到这些深海养殖的海鲜了。

  “长鲸一号”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是长岛弘祥海珍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集来福士设计建设的。

  “长鲸一号”采用坐底式四边形钢结构形式,箱体尺寸66米×66米,最大设计吃水30.5米,养殖容积60000立方米。这意味着每年能养1000吨鱼。它集成了网衣自动提升、自动投饵、水下监测、网衣清洗、成鱼回收等自动化装备,日常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顶部平台、房间还为发展海上旅游留足了空间。

  “去年,我们建造了一个35米×29米的小型海洋牧场平台,权当试水。没想到去年一年,光旅游就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长岛弘祥海珍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德刚告诉笔者,“长鲸1号”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海上旅游的需求,住宿、垂钓、游玩应有尽有。“五六十人的旅行团,是完全可以接纳的。”

绿色发展的“长岛答卷”

  围绕绿色发展,长岛大力实施经略海洋和乡村振兴战略。渔业走向深远海,并且与生态旅游相融合,二者的边界已越来越模糊。积极推进多功能平台、人工鱼礁、深远海养殖网箱等海工装备布局应用,大力推动海洋牧场开发向规模化、工程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引领近岸养殖向深远海转移。全县累计建成生态海洋牧场24.6万亩,获批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3处省级海洋牧场、5处省级休闲海钓钓场和11处市级休闲渔业基地,投用2种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140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