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蓝天碧水就是保健康
发布时间:2019-07-26 15:28来源: 网络整理健康环境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到17%。7月24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发布会,有关专家对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进行了解读。
健康环境责任需要各方共担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重点围绕影响健康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问题,室内污染等家居环境风险,道路交通伤害等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担建设健康环境的责任。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两个结果性目标分别是,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健康的环境不仅涉及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的治理,更紧贴居民生活方式,如日常化学品及消费品的使用、垃圾分类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还包括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害、跌倒、溺水、中毒等内容。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对个人和家庭提出“七要七不要”的健康建议,对社会发起“六加强六鼓励”的健康倡导,还明确了政府及部门要落实的七项具体工作。“健康的环境关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环境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最后也会成为受益者。”崔钢说。
空气治污,内外兼顾
这些年来,室外空气污染是百姓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从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执行以来,全国几乎所有遭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城市室外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共在74个城市设置152个监测点。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在700个县14000个村持续开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指出,由于大多数居民平均有90%左右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就健康危害而言,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远比室外空气污染大。
目前对室内空气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应引起特别关注的是在室内使用煤、柴和秸秆做饭和取暖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这在我国农村仍然非常普遍。而农村居民对空气污染及健康危害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远不及城市居民。
据介绍,在华北取暖区,厨房和其他居室连通的农户如果使用固体燃料,年均PM2.5暴露量可达200微克每立方米。
正因如此,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倡议“个人和家庭”在“烹饪、取暖等活动中使用清洁能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正在进行的室内空气标准修订,也是推动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之一,该修订标准将于2020年发布实施。接下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多方面发力,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公共场所“中环境”和室内“小环境”与健康工作,开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关系、健康风险预警以及适宜技术等研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科学防护等。
健康饮水,健康用水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首个“六项指标”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住建、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各负其责,新建集中式供水设施、升级改造自来水厂工艺、更新老旧管网,提高供水设施水平,加强水质检测监测,使我国城乡饮用水水质得到很大提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说。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了城乡饮用水监测工作。2018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的3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计2875个县区纳入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实现省、地、县三级全覆盖,以及覆盖超过95%的乡镇。同时,在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开展生活饮用水中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潜在污染物的专项调查工作。第三,开展饮用水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引入最新检验方法,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准确和快速。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是人均水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倡导绿色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节约用水。”施小明强调,在指导公众健康饮水和健康用水方面,喝开水、勤洗手、选择适宜的净水器具和设施也同样重要。
垃圾分类,科学管理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热门话题,也是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目标中明确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施小明指出,尽快在城乡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