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健康 > 生活保健 >

垃圾分类产业迎市场风口 催生新商机带来投资热点

发布时间:2019-07-09 04:52来源: 网络整理

  生活垃圾分类顶层设计持续推进。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将现行法律中“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从一节升格为专门一章进行规定,并明确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从地方层面看,备受关注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届时,上海市在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外,还将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毫无疑问,垃圾分类产业已然站上“风口”。

  垃圾分类催生新商机

  随着垃圾分类制度逐渐完善,各种垃圾分类“神器”应运而生。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今年天猫618期间,食物垃圾处理器销量同比增长266倍,6月16日(天猫618在线下正式开启首日)首小时同比增幅逾30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显示,假设上海十分之一家庭普及这类设备,预计每天可从源头上减少逾1300吨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天直接减少垃圾焚烧厂处理费用89.86万元、垃圾填埋场处理费用13.9万元。如果这套系统覆盖上海所有家庭,则每天进入末端处置环节的生活垃圾有望减少一半左右。

  有意思的是,随着垃圾分类实施在即,一个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代收垃圾网约工。客户线上预约,线下废品小哥上门回收。“我的工作分为两部分,早上的定点回收和下午的上门回收。”一位代收垃圾网约工小张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这两天预约上门回收的订单与日俱增,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以达到一万元以上,比以前多了三四千元。”

  事实上,这只是垃圾分类市场巨大潜力的冰山一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2019年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业2018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垃圾分类服务项目呈逐月增加趋势。市场需求的释放,不仅催生了众多新生的垃圾分类企业,众多老企业在经营范围增加“垃圾分类”也成为趋势,这在环卫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经营范围涉及垃圾分类的公司或机构有6636家,仅今年6月注册成立的相关公司就有135家。

  《上海金融报》记者从蚂蚁金服获悉,支付宝目前已上线了“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居民按流程提示选择好上门地址、上门时间,就能坐等社区回收员上门,称重、计算价格后,卖废品所得会自动转进居民设置的提现账号。针对低价值的回收品,可按重量兑换“能量”。如1公斤塑料瓶可兑换1公斤“能量”,随后在环保商城里兑换实物或优惠券。目前,该服务已在静安区彭浦街道、江宁街道100多个小区试点,未来将在全市推广。

  “支付宝首创的‘绿色技术’加环保的新回收模式,将助力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实现方便群众、提升行业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的三方共赢。”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杨威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分类设备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公司此前一直聚焦智能产品研发领域,垃圾分类是国家倡导的,市场需求巨大。”在近日举行的2019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南京猫先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区市场负责人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垃圾分类更科学、直观,同时通过有偿回收模式调动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据悉,猫先生研发的智能垃圾回收站等垃圾处理一体化设备,可区分纺织品、金属、玻璃、塑料、纸品、有害垃圾等不同类别,从源头进行分类,专业打包,合理运输至需要再生资源原料的公司。同时,该设备可对投入的垃圾进行智能识别和称重计算,市民可相应获得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直接兑换现金。

  “同时,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与上海电信合作,结合5G技术环境,自动识别人脸,确认是谁投递了垃圾,并识别投递物品属于哪一类垃圾,自动放入相应垃圾箱内。”不过,上述负责人也坦言,“目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如要大面积推广,还须进一步降低成本。”

  产业链投资机会显现

  在产业商业迸发的同时,垃圾分类背后的商机也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