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健身初学者必知的运动知识
发布时间:2020-09-15 09:43来源: 未知有人天生肌肉就比较好练?如何练出左右对称的线条?不增重也能练出完美身材?健身初学者刚起步总对於「健身」这档事,有著无限美好,刚起步的你,先来自我评断一下,这些健身迷思你是否也默默犯了?
1适合肌力训练的年龄是几岁?
无论什麼年龄,只要採用适合该年龄的训练方式,都有机会充分地增肌。
但如果想达到「生涯最强肌力」,训练效果最颠峰的时间点大约落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
对於需要肌力或爆发力的运动,想要达成最佳表现并站上世界舞台的人,必须好好把握二十五到三十岁的颠峰时期,有计画地塑造身体,才能争取成功的机会。曾在雅典奥运鍊球项目夺金的室福广治选手,就是掌握住这段黄金时期并妥善训练的好例子。
如果目标是增肌、塑造壮硕美观的外表,努力与时间的持续投入都是必要的。但是肌肉的培养通常并非一朝一夕可得,要均衡并充分增加全身的肌肉,更是要透过各式各样的训练课表才得以达成。即使有课表可以参考,人体上仍然有些肌肉是比较难以训练的,未必能如计画一般获得成果。一般人大概很难在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年龄就达成健美选手般的身材,想要让全身都练出理想的肌肉,颠峰期大约会落在三十到三十五岁。
假如已经过了二十五到三十五岁的黄金时期,也不用觉得為时已晚,只要肯下功夫,肌力与肌肉量的提升与维持都尚有可為。藉由加强发挥力量的技巧,训练表现也会变得更好。与其太在意年龄的问题,不如正确採用适合各年龄的训练方法并努力执行。
2是否光靠肌力训练就可以减少赘肉?
是的。不过如果你期待会有甚麼戏剧性的快速效果,恐怕会失望。
肌力训练是让肌肉强化的活动,在过程中无论是肾上腺素或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都会被活化。这些激素被活化的结果是,大约在训练结束后一小时,体脂肪开始分解,并持续一段时间。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该作用会持续6小时左右,然而在美国类似的实验得出可长达48小时的结果。
此外,脂肪因肌肉训练而分解的同时,代谢率也上升。研究并指出安静时的能量消耗率将稍微上升并持续48小时左右。因此,肌力训练结束后大约一小时,理论上脂肪会开始减少,而且这样的状态会持续48小时左右。
虽然如此,体脂肪本身绝对不会因此而迅速减少。这是因為在彻底肌力训练后安静下来的代谢阶段,能量的消耗量是很低的。在维持同样饮食、热量摄取、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以肌力训练给予身体刺激,在半年至一年间可望达到体脂肪减少约1公斤左右的效果。
如果认真地想要减少赘肉,还是要控制饮食与热量并配合肌力训练。此外,肌力训练结束的1、2个小时后,做些步行(逛街)的轻度运动也会有帮助。以扎实的肌力训练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则一年内减少5~6公斤脂肪也是有机会的。
3自体重量训练也能练出健美选手的身材吗?
伏地挺身、拉单槓、徒手蹲举等使用自体重量的训练方式,日积月累之下的确能够让肌肉增长,不过如果目标是像健美选手一般壮硕的肌肉就有难度了。只利用自体重量训练想要参加健美比赛,基本上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
如果以肌肥大為目标,充分的负重是绝对必要。例如若是以伏地挺身训练胸大肌,一旦能够连续做到30次以上,胸肌就不可能进一步增长。次数的增加能够提升肌耐力,然而即便能够连续做到50~60次,在维持同样负荷的前提下,肌肉的尺寸也不会再增加。
不过,自体重量训练还是有办法稍微再提升一点肌肉量。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慢速训练(slow training)」。例如,在普通的伏地挺身能连续超过30次之后,改為採用慢速训练。这种情况下通常只能做10次左右,由此重新开始30次為目标逐渐增加次数。
决定肌肉是否增长的要素就是负荷。想要不借助工具而让肌肉变大,效果始终是
有限的。如果以卧推150公斤為目标,最终还是必须以相当的负重进行训练,只靠自己的体重是不可能做到的。把自体重量训练放在初期,逐渐增加做的次数,一旦能够连续做到30次,之后还是必须转移到使用器具的训练方式比较好。对於还不能连续做到30次的人,增加次数还是能够让肌肉增大,可暂时维持这样的训练无妨。
4如何训练出左右对称的身材?
基本上,透过优质的阻力训练所锻鍊出的身体应该是相当对称的。即使在训练刚开始时左右两边的差异比较大,随著训练的进行也会逐渐变得对称。
使用槓铃或机械的训练必然两侧肌肉都要参与活动,因此不可能只由某一侧的手或腿来承担全部重量。而且,只要一隻手臂已经疲惫,即使另一手还有力气,也不可能再将槓铃举起了,此时训练也就会停止。使用哑铃时也是一样,一手已经举不起来时,还有力气的另一手也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训练。
也因為如此,持续做重训的人,身体左右两侧通常会比一般人对称。不过要左右完美对称当然是不可能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有些微的不对称,特别是腹肌等位置,深受遗传的影响,腹肌形状若有歪斜也很难修正。
棒球、高尔夫球或击剑等,是很容易造成左右侧活动不平均的运动。因此必须避免只练单侧。身体左右两侧差别太大会增加受伤的风险。此外,如棒球的投手,除了投球之外还必须接球、跑步等,身体如果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对称,无论在身体或运动表现方面都可能產生不好的影响。
人体并不是机器,要在平衡度良好的状况下才能发挥最佳表现。棒球或是高尔夫选手也会转换非惯用手做挥棒/挥桿练习,减少左右差距的训练很重要。
5甚麼是核心训练?
把专注在所谓「核心肌肉」(core muscle)為主的训练项目,统称為核心训练(coretraining)。
核心肌肉指的是脊椎和骨盆周边一带支持躯干的肌肉。更具体地来说,包括属於躯干深层肌的腰大肌、竖脊肌、支持骨盆的腰方肌、属於浅层肌肉的臀大肌、臀中肌、支撑在骨盆下方的骨盆底肌,以及负责支持核心周边的腹横肌、横隔膜等。
锻鍊核心的好处之一是能加强躯干的安定性。因而连带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姿势,以及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良好可增加身体的代谢活性,也比较不容易发胖。此外,内臟的活动得到调整,便秘问题得以改善。因此,核心训练对健康有很多好处。
想锻鍊核心肌肉,其实并不需要甚麼特别的花样,简单如腹肌运动就有效果了。如果以核心的训练為主,比起一般人常採用的仰卧起坐等腹肌运动,抬腿类型的动作是比较有效的,如抬腿(leg raise)等。不过抬腿动作的缺点是,操作过度时很容易造成腰部痠痛,因此在训练方式与次数的分配上都应该多加留意。
另一个动作「俯卧手腿抬举」(pronearm-leg raise)是将对侧的手臂与腿同时抬起的动作,也是核心训练动作的一种。
总之,如果只一味地锻鍊四肢的肌肉,却忽略了负责力量传递的核心肌群,那就不可能会有良好的运动表现。维持身体的正确姿势,对於运动或是日常生活都有著举足轻重的影响,强壮的核心必不可缺。
6日常饮食改变,肌肉状况也会跟著改变吗?
肌肉本身应该不太会有大幅度的变化,但是体型有时会有变化。
很多人都说「一天两餐的暴饮暴食容易变胖」,有时的确如此。用餐之后,消化系统变得活跃,体温微幅上升,代谢也会跟著上升(食物诱发性代谢)。因此,把同样的份量分成两餐以及三餐食用,能量的消耗会有所不同。少量多餐时,身体会经歷多次餐后代谢上升的状态,因此比较不容易胖。对於想要增加肌肉但不想囤积多餘脂肪的人,减少每餐食量而增加餐数是比较好的方法。相反的,对於想尽办法增加身体吨位的人,就要像相扑选手一样,一天两餐而且都吃很多,让脂肪和肌肉都充分增加。
肌肉训练的效果一半来自正确的饮食。就算训练得很好,要是饮食失当,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日常饮食至关重要。如果真的打算增加肌肉量,就要充分摄取作為肌肉原料的蛋白质。具体来说,需要的蛋白质克数是体重的数值(若是75公斤的人就是75克)乘以1.5~2倍左右。
典型的健美选手膳食,就是早餐之后,在早餐和午餐之间摄取少量的蛋白质,再吃午餐。下午在训练过后吃一点轻食,到了晚上再吃晚餐。然后,睡觉前再摄取一些蛋白质。这样加总起来一天大概吃六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各种的限制,没办法像这样的理想方式用餐。所以,一般人只要好好重视一日三餐,并在训练后马上补充蛋白质就很不错了。
在减重的时候,日常饮食也很重要。笔者的训练时期,曾经把冬天时105公斤左右的体重在半年内减到85公斤左右。為了在尽量不流失肌肉的情况下减少脂肪,必须注意不要降低蛋白质的摄取量,并避免摄入脂肪。热量的计算也很重要。
虽然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助於减重,但是在运动的同时要中断能量来源的糖份供给是很困难的事,大脑也需要糖作為能量来源。也有研究指出糖份不足时,人容易变得迟钝,实验中以低糖食物餵食老鼠,其结果是老鼠无论白天或晚上都在睡觉。人类也一样可能随时都感到嗜睡。因此,低糖食物减肥法对於从事剧烈运动的人或是工作忙碌的人而言,可能太辛苦了。
想要减少脂肪,最容易达成的方式还是要降低摄取脂肪,或者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
7是否有很难长肌肉的体质?
体质多半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通常不是由单一基因所决定,而是有复合的因素。因此,体质因素是很难断定的。例如,有营养不易吸收的消化系统基因问题,也有肌肉对训练反应不显著的基因问题。无论如何,已知不易长肌肉的体质确实是存在的。
笔者的团队也在做肌肉不易反应的基因研究。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10週同样的训练,一组的结果是肌肉变粗10%,另一组则只增加了6%。虽然并非十分明显,却足见差异确实存在。
但是,对於训练刺激不易反应的人,有时是因為原本的肌肉能力就比较高,或是因為快缩肌能力较强,因此不能因為肌肉不易增长,就断言属於不适合锻鍊的体质。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悲观,而是应该注意正确的饮食搭配,努力增加训练量,创造肌肉容易成长的环境。
有时认定所谓不易长肌肉的体质,实际上可能是因為训练方法、营养摄取或是日常生活习惯不佳所导致。与其和别人比较,还不如当作与自己比较而扎实地训练。无论是甚麼样的体质,只要持续不懈,肌肉一定会成长,体质等因素还是不要太在意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