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0-08-27 13:20来源: 未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亲自谋划、亲自部署,2016年印发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中国战略”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印发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中国战略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此次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更加凸显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开展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况如何?健康管理及其相关健康产业在疫情后将向何方发展?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这样解读。
记者:武院长,您作为健康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什么是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观念何时在我国兴起?
武留信:健康管理写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健康中国实施行动》等多项国家战略规划中。健康管理不同于医学诊疗服务,它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联系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健康效应。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
我们国家的健康管理兴起于2003年前后,当时国外健康管理的理念传了进来,与我们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相融合,催生了健康管理的兴起。特别是2003年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公众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大幅提升,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体检、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历哪些阶段?取得哪些成果呢?
武留信:健康管理在我们国家这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依次为:一是体检兴起与理念传播阶段;二是学术组织的建立与科研起步阶段;三是机构与学科建设阶段;四是健康管理新业态发展阶段。
健康管理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康管理相关重要共识与标准规范的发布,如《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体检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慢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国家首批健康管理(体检)卫生信息团体标准”等。
二是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和教材的出版,如《中华健康管理学》《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健康管理篇)《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等。
三是健康管理学术组织的建立与蓬勃发展。在白书忠、王杉、黄建始、曾强等我国第一批健康管理开拓者的倡导、推动下,2007年7月28日中华医学会正式成立了健康管理学分会,此后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等全国性社会组织及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了健康管理学术或行业组织。2007年10月《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正式创刊。这些标志着我国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正式开启。
四是健康管理机构发展壮大,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健康管理(体检)机构1.5万家,公立医院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向更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为代表的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100强。一批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智库型社会组织,如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5A级)、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等蓬勃兴起,社会办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也迎来快速发展期,健康管理与养老、旅游、互联网、新零售、体育休闲、母婴健康等结合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记者:武院长,请您谈谈发展健康管理对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武留信:建设健康中国,是我国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的重要战略,需要牢牢把握“以健康为中心”这个关键点,实施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包括零级预防在内的四级疾病预防体系,改善人群亚健康状态和全人群健康风险干预,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打好主动仗,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拐点的到来。目前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与中国高血压联盟、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正在牵头推进智慧化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已经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多家医院落地,通过智慧化的设备、规范化的流程、精准化的采集、标准化的数据,实现高血压及其风险因素的早筛、早防、早管、早控,最终实现“健康中国、健康血压”。
健康管理对促进健康老龄化将发挥重要作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居民大致有8年多时间带病生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1.8亿,其中75%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千万。预防和延缓失能失智和老年性疾病是老年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现在上海、重庆、广州、青岛等城市正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也参加了部分试点城市的调研。深刻感受到,只有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早期预防、延缓老年人失能失智的发生才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举措。可以说健康管理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健康运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2019年我们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开展的防跌倒培训教育,也很受欢迎。
从产业层面讲,随着国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健康管理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发改委提出了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十大工程,特别强调了要开展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发展优质健康管理;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规范推广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服务;开展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提高健康养老质量,深入推动医体融合、示范发展健康旅游;开展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增加健康保险供给,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健康管理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营养保健食品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优质健康管理成为国家推动健康产业工程的重点,随着国家健康产业工程的落地实施,健康管理将迎来新的发展和进步。
记者:结合您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多年研究经验,您认为当前困扰健康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武留信: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老问题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付费机制不畅,一方面健康险发展存在很多壁垒,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缺乏,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把资金更多投入到健康领域,用于健康管理、预防方面;还有人才和岗位的问题,现在是有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但实际中却没有这个岗位,健康管理师培养也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真正能开展健康管理的人才仍然短缺;还有健康管理相关的优质产品、创新技术还比较有限,而且市场上产品与服务鱼龙混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需要加强第三方认证规范;此外就是缺乏专属的政策规划扶持与支撑。新问题主要有:健康管理学科定位不统一,院校相关专业设置不明确,健康管理服务实践边界不清晰,还有就是服务体系待建立。这些不统一、不清晰导致公众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度十分有限,如把健康管理服务等同于体检,还有把一些不相关的服务也当作是健康管理,而诸如健康风险干预控制等内容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体检行业“只检不管”仍是主流,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记者:请您谈谈对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一些设想。
武留信:发展健康管理,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形成健康管理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中国专家共识;二是加快出台政府层面的健康管理专属政策与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加快构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与相关产业产品目录;四是加快制定基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的学科目录与专业体系;五是加快制定健康管理服务的行业标准体系与专业技术规范;六是加快推进健康管理科技规划制定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七是加快组织开展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及能力提升,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服务于社区、企业、学校、养老机构的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八是加快推动健康管理职业岗位制度设置与第三方评价认证;九是加快搭建智慧智能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与国际化交流平台。
健康中国观察网 www.jkzggcw.com
记者:请您谈一下健康管理在疫情之后的发展前景。
武留信:我认为疫情后健康管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首先健康管理将更加注重“防疫病、管慢病”,更加注重对个人健康风险与群体健康风险的精准评估、实时监测、科学预警与个性化干预。在线健康教育与健康信息消费将更加普及,个人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将有较大提升。平战结合的基层社区分级分层健康管理与职场、学校、养老机构健康监测与管理模式将逐步建立与完善。
疫情中慢病人群和老年人都是易感高危人群。针对我国慢病高发的问题,健康管理将在防控中发挥更为关键作用。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重治轻防”,重药物治疗,忽略生活方式改善的现状。基于“互联网+”、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跨专科联盟和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等慢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利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工具,突出全人群的零级预防和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健康中国的预定目标。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实现健康老龄化,中老年健康管理将大有可为。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都将成为老年健康管理的重要场所,健康管理将逐步成为养老从业者的一项必备技能,成为长期护理保险等险种的配套服务。通过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将有更大提升。
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将达到16万亿的规模,健康管理无疑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首先开展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望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标配。随着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落地,健康险有望在未来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支付方,拉动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将向高质量发展。借助小型家用智能健康设备、现代生物科技、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创新发展,健康管理将向智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未来将需要更多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理念,推广自我健康管理技能,提升百姓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