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姚辉亚:分布式技术是大势,已建立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 | 2019全球IT价值峰会
发布时间:2019-08-11 00:00来源: 网络整理钛媒体8月8日消息,在钛媒体和ITValue主办的2019全球数字价值峰会上,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发表主题演讲。
姚辉亚提到,微众银行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9.8%,IT投入占营收的比例14.8%,科技人员的占比一半以上,累计提交的科技专利量达到了600以上。
姚辉亚表示,过去银行以自己为中心,以产品和流程为导向,在未来这个模式也会得到改变——变为以用户为中心,过去银行在哪里,我们希望用户去那里;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在哪里。
此外,姚辉亚海具体列举了微众银行在区块链应用中的创新案例。他介绍,将区块链应用在仲裁机构和法院的业务场景中,做司法联盟链,有非常直接的应用效果。
“过去我们做一次仲裁处理成本非常高,时间也很长,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不管是通过法院诉讼还是通过仲裁,成本上和时间上都很难承受。对于微众银行又很重要,因为我们的贷款金额都非常小,如果用传统的方案解决成本吃不消。我们跟法院搭建了司法联盟,从数月完成到现在只需要7天,成本降到最低50块,这让我们做数字金融更可持续。”姚辉亚说到。
以下为姚辉亚在2019 IT价值峰会的演讲实录,由钛媒体编辑后发布:
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开放银行的话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大环境的变化,大家都有一个感受,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能够促进创新,包括业务模式的发展。
从技术应用来讲,过去集中化的技术比较主流,这两年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分布式技术也逐渐在发展。
拿自己的例子来看,微众银行做的银行核心系统是全分布式的架构,不再基于过去的集中化技术方案来搭建。另外,在分布式技术领域包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动。
分布式技术给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两年讲开放银行,其实开放银行就可以理解为,分布式商业理念和模式在银行业落地的体现。
未来银行:用户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过去的银行都是以产品为中心,为流程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以产品和流程为导向;在未来,这个模式也会得到改变,变为以用户为中心。这主要体现在,过去银行在哪里,我们希望用户去哪里,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在哪里。
回到今天的主题,开放银行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就是API的概念,通过API的形式把银行的模式输到场景端。更广泛的定义是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更宏观一些,会涉及到多方,包括合作伙伴、员工、第三方开发、金融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建一个生态,在生态系统中共享我们的算法、数据等等。
微众银行是怎么理解开放银行的?
我们把开放银行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重叫开放平台。
这个好理解,如果大家熟悉微众银行的产品,比如微车贷,我们跟卖车的平台合作,当你买车的时候可以勾选一个分期或者贷款的服务,就会拉起微众银行的API,微众银行就可以完成风险评估。几分钟内告诉你可不可以享受金融服务。
第二重是开放创新的模式。
所谓的开放创新,是把我们积累技术能力给其他的合作伙伴,开放创新的思想其实更多来源于互联网公司,比如硅谷公司,他们在做开放创新,把自己的专利、知识产权给到生态的合作伙伴,或者社区的合作伙伴,降低合作伙伴或者社区参与者的创新门槛,原来依靠自己的创新变成了合作伙伴也可以创新。
第三重是开放协作。
我们在自己建立一个创新生态以后,通过开放创新,帮助合作伙伴建立他的生态,在生态和生态之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生态串起来,又有很多新型创新形式出现,实现协同创新。
我举一个例子——零售商的小程序来讲。原来零售商超市要想成为他的会员,过去的形式是发一个小卡片,每次买东西就带着,即使现在数字化之后给你的会员号仍然没有意义。我们的方案是用银行帐户取代会员卡号,每次动支都需要用户会员,还可以把积分、优惠券绑定在帐户背后,能够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
通过开放平台,银行业也实现把原有的场景延伸到其他用户消费场景中。
现在做得比较多是开放创新,刚才我提到一点,微众银行从成立到现在马上五年了,这五年当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原创事情。我们做的产品跟过去银行业做的产品不太一样,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产品形态,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形态上非常不一样,意味着原创性,需要自己做,自己做的时候我们积累了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