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考试 >

2020重庆遴选考试案例分析题:农村的舌尖安全

发布时间:2020-03-10 12:43来源: 网络整理

【导语】2020遴选公务员案例分析题:农村的舌尖安全,由于遴选公务员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重庆遴选考试网为大家提供遴选案例分析练习题供大家参考,便于考生备考。

背景链接

2018年3月,西部某市发布的一项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商超假货问题严重。这份调查发现,该市有66%的用户在乡镇线下超市买过假货,其中食品占一半以上。花了买“正品”的钱,买到的却是“杂牌货”,破财生气不说,还有的过期食品翻新登场,或是“三无”食品卫生不达标,严重威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综合分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可是,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问题食品“上山下乡”的歪脑筋,铤而走险把假酒、假保健品等以低价销售到农村市场,致使一些农村地区成为“消废市场”。在一些农村超市,还出现了大量“山寨”货,比如,冒充“可比克薯片”的“乐比克薯条”、模仿“奥利奥”饼干的“澳丽澳”饼干,甚至出现了冒充“大白兔”奶糖的“小白兔”奶糖,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农村食品销售有“三多三少”的特殊性: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农畜产品多;边远地区规范管理少,证件齐全的少,主动检疫的少。面对“点多面广”的客观现实,食品监管单位人手不足,检测投入大,不同程度存在着成本高、力量弱、处罚难等问题。另外,有些农村地区不少小作坊、小商贩还在进行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食品生产许可、无食品标签的“五无”食品及“山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不少农村群众还没有养成购买食品索要发票或者凭证的习惯。即便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少有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很多村民购买食品时通常首先考虑价格,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关注不够,再加上对问题食品鉴别力差,一定程度上也给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对策措施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不能让假冒伪劣食品成为其中的一块绊脚石。

一方面,捍卫农村“舌尖上的安全”,应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把力量下沉,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监管关口下移。对城乡结合部、农村村镇、校园及其周边等重点区域,对涉及农村群众的日常大宗消费食品、低价食品、小作坊食品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建立全方位覆盖和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同时,企业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应对其强化过程控制和日常管理,确保销售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出现问题食品的地方,要深挖产业链,将相关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另一方面,捍卫农村“舌尖上的安全”,必须扩大“朋友圈”,形成合力。农村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卫生、质监、科技、教育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比如,构建完整顺畅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商品从厂家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现代流通新形式、新业态,让正牌商品更便捷地进入农民家中;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通过增强维权意识,让村民参与到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中来。多方共同发力,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护网”,让农村食品市场更安全,让农村消费者吃得更安心。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则,应该是对国家发展有益、对社会治理有益的,所谓良法善治就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首先要是符合自己国情的法;其次,它要是以人为本的法;同时,它还应该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法,能够最终解决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