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守护好山水 守望
发布时间:2020-02-12 16:24来源: 网络整理导语:吉林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守护好山水 守望好日子。
保护好家乡的山水,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各地群众为了这一共同的愿景正在不断努力。
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杨秀富家开了民宿,山清水秀的好环境引来了游客,也带来了家里的好光景;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护鸟员陶学柳守护着鄱阳湖的候鸟,也成了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在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生态种植让茅春苗高成本种出的有机杨梅,口味更好、价格也卖得更高;在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卢元红当上了护林员,保护了山林,收入贴补了家用,日子也越过越好;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潘应芳和老伴儿就着自家梯田搞起生态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又是一年春来到。这些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正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进。
——编 者
护林公益岗 生活新希望
清晨,山上的雾还没散,便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那是我在巡山护林。
我叫卢元红,50岁,干护林员已经3年了。年轻时,在县里煤矿当矿工。前些年,心脏出了点状况,没法干重活了。那时候,我有三个孩子在上大学,尽管助学贷款可以解决学费,但光靠我和媳妇种玉米,孩子们的生活费还是紧巴巴的。没办法,只得借遍了亲戚好友,欠下了近10万元的外债。没了营生门路,我家成了贫困户。
2016年,省里在探索实施生态护林员制度,说是要选聘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当生态护林员。从此,我有了工作。从2017年开始,每天出门巡两趟山,每月可以拿到800元劳务补助。钱不多,好歹缓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护林强度不大,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还在家里养了家畜,种了7亩脆红李,日子慢慢地越过越好了。
2018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我们在县城分到了新房子,政府说还要给我们两口子找工作,我却舍不得走:那片林子不能没人看,再说村里还有我们家的产业咧!最后,媳妇一个人进了城,在附近超市上班,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我在弟弟闲置的房子里住,继续护林。
如今,大女儿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了镇政府上班,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还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老二老三也快毕业了,但我还不能松劲,趁着自己能动,得赶紧把剩下的债给清掉。护林员这份“绿饭碗”给了我们家新的希望,用不了多久,我的经果林就要投产,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护林员卢元红讲述
本报记者 程 焕整理
护鸟鄱阳湖 脱贫干劲足
89平方公里,这是我的巡护范围;40多公里,这是巡湖一趟的里程。
我叫陶学柳,今年39岁,是一名护鸟员,家住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这里距离鄱阳湖岸线不到200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我右眼先天弱视,因为视力差,工作机会就会少一些。以前收入全指着家里的8亩田,日子过得挺紧巴,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11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我安排了生态公益性岗位。每年候鸟越冬的5个月,跟随保护站的巡护员一起巡湖,观测候鸟种群、清除天网路障,及时抢救受伤候鸟。每周两次,一次100元,一个冬天大概增收4000多元。
每次巡湖,我会拿着望远镜,带上记录本,坐上轮式拖拉机;有时颠簸在干涸的湖滩上,更多的地方则是走不了车的深水沟,只能穿好橡胶下水裤,在湖里蹚水,走起来很吃力。哪怕数九寒冬,衣裤也都能被汗水湿透。
护鸟虽然辛苦,但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增加收入,辛苦都是值得的、工作干起来也很有劲头。昌北村是个偏远的小村庄,这两年观鸟的游客明显增多。不少村民开起了观鸟民宿。在村干部和保护站巡护员的帮助下,我流转了20多亩田,去年引苗发展虾稻共作,产出了760多公斤小龙虾,全部卖给了附近的餐馆、农家乐。去年年根儿一算账,挣了6万多元。
如今,贫困户的帽子早就甩到了鄱阳湖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站护鸟员陶学柳讲述
本报记者 戴林峰整理
生态种植路 科技来相助
我叫茅春苗,今年56岁,是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的杨梅种植户,跟杨梅打交道20多年,经验全来自果园。
浙江慈溪是杨梅荸荠种的原产地,为了保持品种优势,我们种植杨梅一直都采取生态栽培技术。2019年,我们从河北张家口运来40吨羊粪,把钾、钙含量高的向日葵秸秆作为草木灰原料,发酵成有机肥料作为过冬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