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考试 >

渴望“上岸成公” 年轻人为何去考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9-10-28 16:08来源: 网络整理

  又是一年国考季,自2009年算起,国考已经连续11年报名在百万人以上。

  公考热,这不是个新话题,却每年都会引来社会讨论。

  “铁饭碗”、“体制内”、“想当官”……网络上,舆论对于公考热的解读似乎难逃这些刻板印象。

  然而,聚焦到个体,那些走上公考之路的年轻人,他们或是为了让自己的毕业求职更多一次机会,或是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有了重新规划,总之,他们希望在一场平等的竞争中,为自己奋力一搏。

  公考4次:除了公务员,我没想过别的

  今年4月,张珂然第四次参加公务员省考招录,然而她再次败北,距离录取分数线只差0.5分。

  她心灰意冷,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7天,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又没有考上,为什么和别人差那么一点?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张珂然仿佛人间蒸发。

  她的崩溃可以理解,毕竟从2015年大学毕业开始到现在,全部生活都围绕着公考进行,成为公务员甚至成了她的梦想。

  作为独生女,她不想离家太远,用她自己的话说: 公务员的“稳定”和“有保障”,最能给予她安全感。

  26岁了,单身的张珂然也为以后结婚成家做打算,在家乡 一个有编制、在体制内的公职身份,甚至还是谈婚论嫁时重要的筹码。

  “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是公务员的工作可以保障我的基本生活。”她说。

资料图: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资料图: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4年的公考征途,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从大四做出公考的决定开始,爷爷就是张珂然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位已经退休的公务员对体制有一定的了解,毕竟 公务员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在老家人眼里,公职人员是吃“皇粮”的,旱涝保收。

  公平,是张珂然选择公务员之路的又一重要理由。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张珂然深深觉得,就业压力太大了,而公务员队伍越来越规范,选拔方式也较为公平,对她而言,实在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准备第四次考试,家里花了3万多送她参加了公培机构53天的封闭式培训班。临行前,妈妈说:“这是你最后一次考试,还考不上的话就别再给我考了!”带着压力,从每天早上8:30到晚上11点,张珂然不敢有一丝松懈,夜不能寐。

  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高度紧张的复习节奏之后,依然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她接受不了。

  但她还是不甘心,计划参加第五次公务员考试。

  职业抉择:公考只是选择之一

  考了这么多年公务员,张珂然的梦想依然是有朝一日能够“上岸”,这是公考考生之间的一句行话,指代考试成功。在他们看来,如果离开体制内叫“下海”,那么,他们的目标就应称作“上岸”。

  梁益辉和韩笑现在都是“岸上的人”。

  三年前,大学临近毕业,梁益辉想留在深圳,而在这么大的城市里立足,获得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可以帮自己打下比较稳定的基础。

  大三下学期,梁益辉开始了毕业季的忙碌。实习、校园招聘会、毕业设计、笔试面试……试做了模拟题后,梁益辉觉得公务员考试是有可能拿下的,于是提前结束实习开始集中复习。

  零碎的复习+3个月的突击,梁益辉从2017年上百万的国考大军中突破重围,“上岸”了,在此之前求职中,他也拿到了企业的offer。

  “给自己留一点退路,考不上就干别的呗。”他说。

  和梁益辉相比,韩笑当年的毕业季有些迷茫。

  考研失败的他并没有职业规划,只是觉得怎么样都该有份工作,稀里糊涂跟着大家投简历,毕业5年换了5份工作,最终才确定公考。

  “之前的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没有存在的价值感,”韩笑说,不甘心自己就这么混下去。

  辗转近十座城市,经历了二十二场考试,迫切想“上岸”的他甚至连公路收费员都考过,最终,韩笑在河北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成功“上岸”。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上岸”后:公务员职业“一眼望得到头”?

  千辛万苦终于“上岸”,那“上岸”之后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正如他们为了稳定选择公务员一样,“稳定”这一特点也让他们受到外界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