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考试 >

杏坛筑梦人|沈小弟:做现代教育的研究型教师

发布时间:2019-09-09 09:52来源: 未知

 

38年,对于一个坚守在乡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1981年,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我从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枫泾这座江南美丽小镇,在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开始教书育人。

入职最初的两年,我教二三年级数学。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郊县乡镇学校的教学条件不算好,每次上课前,教师都要写小黑板准备例题,还要自制些教学卡片,写上数学公式、数量关系式等,这类教具让教学简单、省时、醒目。最花功夫的要数手工印刷练习卷了。钢板、铁笔、蜡纸是制版的专用工具,教师一字一字地刻写,往往需要个把小时才能完成一份八开大小的蜡纸;刻写好的蜡纸得手工印刷,通常印一张练习卷要刷三下,刷少了,不能刷遍蜡纸,刷子从蜡纸固定的一边向另一边刷,刷过后,利用油墨的粘性,用刷子粘住未被固定的蜡纸一边掀起,另一只手则将练习卷抽出,一张练习卷算是印成了。就这样,一下一下地刷,一张一张地抽,直到手工印刷完所有试卷。

现代生活中,“纯手工制作”算是一种时尚,因为它匠心可鉴,这样想来,当时的卡片制作、手工印刷倒也让当年我们这代教师心生几分得意了。

1993年9月,我来到了镇上的学校——枫泾中心小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时任的校长是一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改革者。开学报名时,我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学校推出了学生选班举措。学生选老师,可满足家长诉求,还能提升教师的內驱动力,可谓一剂治校良方。问题是,我初来乍到,哪位家长熟悉我,了解我?不熟悉、不了解,又何来信任呢?结果可想而知,选择我的寥寥。

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枫泾中心小学九三届六年级(7)班,在我这位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启了小学最后一学年的学习之旅。之后的工作,是我从教生涯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为建设聚心凝力的班级集体我得想办法,拓途径;为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我得勤培育,多用心;为“培优解困”工作我得找出路,寻对策……工作忙碌但不曾忙乱,进程艰难但没有畏难,抓牢基础,加强个别辅导,鼓足劲,加油干!我终于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班学生顺利通过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毕业考试。在新一轮的学生选班时,我也拥有了不少“粉丝”,“家长群”里也赚到了人气,心里便有了极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