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没考上,招聘会又找不到工作,何解?
发布时间:2019-07-15 14:17来源: 网络整理图为拉萨市某场招聘会
中国西藏网讯 “这些工作岗位没有我相中的,有些工作待遇太低,有些需要在外地工作,有些则是太累,还需要长时间加班,来这里看了好几次,还是等下次招聘会再说吧。”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刚毕业的大学生达瓦次仁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颇为遗憾地离开了招聘会现场。
为了这次招聘会,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可谓煞费苦心。他们根据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情况,利用自身常年举办招聘会的优势,在会前制定方案,联系拉萨市用工单位,做好安排工作。近70多家用人单位,600多个用工岗位等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即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毫无收获。
“我已经参加了两次公考,很可惜今年的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这次过来就是想找个短期的工作,找不到就准备在家继续备考明年的公考。”已经毕业两年的扎西(化名)说道。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制约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一些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的领域、环节和因素众多。其中,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观念。”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西藏来说,高校毕业生追逐公职类“铁饭碗”的就业观念仍然较为普遍,这就在无形中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和压力,同时,求职者在主观层面也大大收窄了自身的就业渠道和途径。
记者在6月份举办的几场招聘会中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到在大学生就业的道路上,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对岗位的预期存在的矛盾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为求职者正在填写个人信息
在招聘会现场,一家用人单位的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我们用人单位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提供较高的工资和待遇的岗位招聘要求倾向于高学历、有工作或实习经历的大学生,而基层岗位普遍工资待遇较低,条件比较开放,限制很少,不过能不能招到相应的人才,现在还是未知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就业观倾向于工资待遇好的企业或行政部门,但由于招聘条件的限制,竞聘压力较大。相比之下,小企业或基层岗位虽然竞聘压力小,但是工资待遇以及单位名气等诸多因素无法满足多数大学生的期望,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放弃。
在当前就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这种就业观在现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虽有部分大学生能够转变观念,先就业再择业,但很多单位前来招工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招工的门槛比较低,但仍难招到大学生,或者稳定性太差。
在6月28日《西藏日报》的《促进就业要先为观念‘松绑’》一文中谈到,“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在采取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更应该在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上下更多的功夫,不能只是毕业季的‘临门一脚’。要将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的教育前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纠正‘接受高等教育等同于得到工作岗位’的刚性就业观,改变依赖政府、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被动就业观,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和竞争中的‘主动性’。”
图为西藏科技创业大赛中大学毕业生双创成果展示
“我本来想去企业工作,积累几年经验后再去创业。但是父母不同意我这个想法,作为独生子我没法不尊重他们的意见。”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罗丹说起这事时显得很无奈。
显然,除了青年人自身的就业观念外,父母对其就业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影响。
许多青年人与父母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鲜明的“代沟”。许多父母热衷“保守的稳定”、偏爱“铁饭碗”,一些“胆子大”的青年人则想去创新创业的公司;不少父母担心子女承受不了内地大城市的重压,盼望着他们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得到熟人社会人脉的庇护;面对新兴职业,一些父母戴上了“有色眼镜”,认为这样的工作“不正当”、“难以长久”……青年人与父母拥有不同的“意义之网”,在就业观念上产生摩擦与碰撞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