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师生三人看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4-20 09:33来源: 未知14198443388301.jpg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主要观点“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受秦昭王聘,入秦当官,感叹秦国“治之至也”。后来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认为用兵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后受出国申菱君用,为兰陵令,申菱被李园害死后,荀子被罢官,直至老死。晚年从事教育,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李斯、韩非。
荀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博览群书,游学各国,宣传自己的理念。他的一生很好的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法,用后来的话讲就是知行合一,给我们很大启发。
比荀子出名的是他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李斯是秦国的丞相,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可谓功盖千秋。韩非是韩国贵公子,年轻时跟荀子求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才学远超李斯,著有多篇文章《说难》、《孤愤》等。可以说,他们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英才。
50bf-fyrcsrw7583116.jpg
现代社会,好老师难求,有才学、有品德的大师更是万里挑一。我们身边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但却是人生坎坷,令人叹息。聪明的人成不了才的原因很多,固然有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我认为没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最重要的原因。人的认识,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没能遇上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的思维发育将会迟缓,严重地,错过了黄金时期,以后再想补回来就更难了。所以,选择老师时,我们一个选择那些有才学,有品德,且能大公无私的好老师。好的老师毕竟不多,如果遇上了,千万不要放手,好好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