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录模式亟需进一步专业化
发布时间:2019-04-11 20:51来源: 未知
5家名气不小的考研培训机构,不约而同地声称可在复试阶段公关高校,这究竟是骗局,还是浮出水面的研招潜规则?
连日来吗,记者走访北京市启航、海文、凯程、文硕、跨考等5家考研机构,均得到工作人员承诺:只要过了初试,复试就可以得到保障。
受访的教育学者认为,这样的“保录”班不应该存在,如果确实存在,则反映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高校选拔研究生时进一步专业化,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
“我认为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这种保录班就不应该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保录班的存在,至少说明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方式。目前,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是一个标准答案式的考试,而不是从选人才这个角度了解学生是否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潜力。
其次,则是考生、培训机构存在一定问题。他认为,不少学生并不明白自己未来到底要朝什么方向发展,这说明,现有的研究生评价、筛选、培养机制依然存在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有大部分拿到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并不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原因在于,原来入学的测试、筛选机制不灵或者是存在作假,“实际上,从短期来说,这个人好像实现了考研究生的目的,但是从长期来说是自己欺骗自己”。
“复试的时候,第一,可能走人际关系,第二,有可能找到一些大致的测试方向、测试内容等信息。”在看来,如果有学校为了招生而放了一些口风,这一漏洞无疑为考研保录班留下了生长空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如今就业比较难,有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或者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也在不断提高对人才学历的要求。
熊丙奇发现,有一些岗位,原来只需要本科学历,现在提高到了硕士、博士。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人觉得一定要读个硕士,“现在的考研,除了应届本科生也有一些在职的参加,想提高自己的学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关于考研的系统教学。事实上,虽然学生要考研,但是由学校出面举行考研培训是不现实的。
这种“考研热”,让越来越多考研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熊丙奇分析,如果有学生报班,可能水平会有所提高,之后报名的人更多。
“现在有些大学,包括一些二本、三本院校,也把考研作为出路,办成了‘考研基地’,让学生一进去就觉得最好的出路就是考研。”熊丙奇发现,在考研的大军里,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
“如果不考研,学生的就业很难,所以他们就考研。这是一些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不高导致的。”熊丙奇认为,如果这些学校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也不会把考研作为解决就业的一个途径。
“‘保过’‘保录’肯定是有问题的,按照规定,这肯定是不允许的。”熊丙奇说。他担心,一些考研机构不切实际,很容易让学生受骗上当。
在看来,“保录班”不应该存在,因为这些班更像是中小学补习班的延伸。
“目前,研究生到底招了多少,现在规模过大,没有必要招那么多研究生,有很多教师也不合格,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认为,国家应该对目前研究生阶段的学位点和教师的真实状况进行调查,把一些没有能力的学位点清除。
“研究生培养本身是干干净净的,接下来要推进研究生考录进一步专业化。”他说,在报考研究生的阶段,一定要有很严格的、规范的面试,重点考察其研究成果与研究能力。
他坦言,关于招生的专业化,暂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各个学校根据专业的情况进行探索。
尽管目前不少学者倡议要改变原有评价方式,给学校更多自主权,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学术潜能,但熊丙奇认为,现在依旧是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因此,必然导致“考试就要有准备”。
熊丙奇认为,有些考研培训班承诺可以猜题、有内部资料,这无疑会让人对考试本身的公平性产生担心,“如果整个考试是公平的,那所有机构都无法获得所谓的内部信息”。
熊丙奇表示,现在教育部规定学校不能自己出来开考研培训班,但还是有外面的机构请高校人士进行一些考研相关的培训,或者请教师任课,这无疑是违规的。
在看来,如果仅仅把一些不合规的考研培训班取消,是“治标不治本”,治本之策是适度控制研究生的规模。“这些培训班是与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有直接关联的。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再去规范,再去推进研究生考录的专业化,才好解决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