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评价改革要给技术留出空间
发布时间:2020-04-05 19:22来源: 网络整理近年来,教育领域下大力气改革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已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错误的教育评价导向,破解了“应试教育”给基础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随着考试与评价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与之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制约显得越来越明显。
纵览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一项教育评价政策的出台总会伴有新考试评价技术的辅助,借助新评价技术的发展才能推动考试政策真正落地。譬如,美国教育改革的“标准化运动”催生和推助了“增值性评价”方法的广泛使用;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采用先进的考试与测量技术,使得托福考试可以实现多次测验,GRE测验实现计算机自适应考试。
成熟的技术方法,有助于考试与评价改革的落地。当前,我国的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呼唤考试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测量技术还需深入研究。考试与评价改革中的许多政策都需要测量技术的辅助。比如,探索一年多次考试政策需要有成熟的测验等值技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策需要考虑如何实施标准划定技术和流程;保证中高考测试的试题内容、难度、区分度都在合适的范围,需要测验命题质量监控技术。
二是评价技术还须进一步完善。例如,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科学性不够,仍存在着“重学业成绩”的现象;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化,存在多元评价主体如何对话、协商、参与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方式如何保证客观公平等问题;评价程序与过程简单草率,缺乏社会监督和保障机制;在评价结果与使用上,仍有不少地区以等级评定为主呈现结果,并且不知如何使用评价结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和结果使用。
三是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可以催生更多考试和评价新方法。比如,语文的主观题和作文的自动评分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评分时间和评分者主观评分带来的误差;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记录也使得综合素质评价有了更好的手段,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记录学生过程性发展数据,还可以反复对照和查看;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数据,一旦被修改,都有迹可循,其安全性可得到保障。
为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当前阶段,要给技术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第一,广泛动员教育和测量专家创造性地研究考试与评价的技术方法。我国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是新时代面临的新教育任务,是为应对新问题而生。尽管教育评价学术界内已有许多成熟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但新考试技术和方法如何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结合,与当前的教育政策结合,与中高考的现实需求结合,还需要广泛动员教育和测量专家,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
第二,制定适应考试与评价改革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技术方案。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吸纳考试与评价专家的意见,在实施之前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比如,推出中高考要探索一年多次选考前要充分考虑测验等值、题目难度控制等问题,提前组织专家研究分析论证,确保当前考试技术能够应对多次考试带来的题目难度和赋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与风险,保证中高考改革平稳进行。
第三,积极宣传和解释考试与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当前考试与评价改革新技术方法推进的困难,有很大部分缘于社会公众与家长的质疑和不信任。由此,做好新技术新方法的正面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在新考试改革政策发布时,要配套积极宣传新考试方法和技术。不仅要宣传新技术的作用意义,为考试改革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将整个技术操作过程透明化,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四,充分重视考试与评价改革中新信息技术的作用。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深刻变革对教育现代化提出新要求,也为考试与评价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15年,PISA通过计算机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合作性。学生与计算机系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PISA对学生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测查。2016年,在我国首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艺术学科采用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音乐表现性(演唱)测试数据采集与评分系统,首次在我国大规模使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实现大数据网络采集和自动化评分。新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弥补了纸笔测验的短板,帮助和推动了艺术测试在全国范围的推开。
未来,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多考试与评价领域过去无法实现的测量梦想,重视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教育考试和评价改革走得更远。
[ 责编:万霁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