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考试 >

延迟开学期间,广东信息化教学经历一场“考试

发布时间:2020-03-24 03:56来源: 网络整理

  每个上课日早上8时30分许开始收看线上学习课程,成为近段时间不少广东学生的日常。3月2日起,广东开展线上教育,1606.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刚需”。

  如此大规模地在家参加线上教育,对于广东师生而言均属首次。在《粤课堂》上课,在教学平台交作业改作业,在微信群上提问答疑……当黑板、讲台与课桌变成来回切换的几个平台,师生们都在探索如何隔着屏幕与对方相处,教育信息化则在其间悄悄“进化”。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是特殊时期学校教育的替补方案。但专家指出,这也是对过去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检验,对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有诸多启发。

  教师:

  录制课程尚不熟练

  备课工作量有所增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学校延迟开学。广东高中2月10日起、初中和小学2月17日起开启线上教学,除了高三、初三外,其他年级原则上不讲授新课。

  与以往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面对面讲课不同,广东实验中学高二数学教师张淑华要面对电脑上课。而学生通过网络,在家就能观看她的课程。

  日常上课的黑板变成了电脑,要如何讲好课,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张淑华和同事们一开始有些不适应。

  “与线下相比,线上教育备课工作量是有所增加的。”张淑华说,录制视频前,老师们都要仔细斟酌、演练,争取完整录制视频,有时也可能需要反复几遍才能录制完成。

  线上教育的一大难点在于设备的欠缺和录制课程不够熟练。她说,不少老师没有专业设备,只能用手机进行录制,但有些手机不能回录,一时口误,可能就要全部重新录制。“同时,录制讲课视频时,语言要比面对面授课更精准,分析思路,讲解过程都要抓住重点,否则会浪费了学生时间。”

广东实验中学历史教师杨晓园参与《粤课堂》录制。 广东实验中学供图

  此外,老师们反映,在讲解数学知识时,经常需要画图,学生的现场反馈也很重要。但线上教学中,画图并不方便,上录播课时,学生在听完课后,才反馈哪里不理解,而不是在对某一个步骤不理解时就当场提出,导致反馈比较耗时间,效率也比较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张淑华和备课组老师们逐渐掌握了方法。上习题课前几天,老师先在学校的“智学网”平台上将习题文档发送给学生。学生演算后在平台的答题卡上填写答案。批改完学生作业,张淑华才决定讲解哪些题目,并录制教学视频。

  在探索中,张淑华发现,线上教育也有其优势。她可以尽可能使用线上优质的资源,将更直观、更透彻的讲解视频链接发送给学生,辅助学生理解。

  3月2日起,广东线上教育“正式开课”——1.5万所学校集体开展线上教育,允许讲授新课,1606.2万名中小学生在家参与线上教育。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教师在家参加线上教学。 体育东路小学供图

  为了助力所有学生顺利“开课”,广东省教育厅打造了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托底教育课程《粤课堂》,邀请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录制、资源共享。多个地市也上线了全市托底教育课程,保障学生线上学习课程条件。

  作为学校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张淑华也参与了《粤课堂》的录制,考虑到《粤课堂》的课程面向全省学生,在讲授课程时,她的教学内容设计更基础、更细致。

广东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卢绮萍参与《粤课堂》录制。 广东实验中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