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疫情冲击企业资金稳定性 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迎新考量

发布时间:2020-03-11 08:15来源: 网络整理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愿)讯,超过五成的微小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及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宁肯多付出资金成本,以换取资金供应的稳定;24%的微小企业资金缺口在11万-100万之间,7%资金缺口超过100万,这意味如果贷款机构授信额度太低,企业主依旧面临较大的筹资压力。

  上述结论来自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3月10日线上发布的《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研了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近2000位调研对象。

  《报告》建议,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调整关于互联网贷款个人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的规定,同时调整关于互联网贷款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的规定。不仅是《报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副主任曾刚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建议将互联网经营贷期限放宽至3年,同时将互联网经营贷的额度上限放宽至50-100万。

  据悉,日前监管部门正就《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机构小范围内二次征求意见,而突发疫情的出现,上述建议是否会被正式出台的《办法》考量和吸收值得进一步关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某种程度上会加快《办法》的推出。

  “贷款期限会影响到融资的稳定性,这可能是我们今后考察普惠金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央行参事室主任纪敏出席上述《报告》发布会时点评表示,在普惠金融指标和考核体系中,在今后可能会将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加进去,合理设置期限。

  企业主更看重贷款资金稳定性

  《报告》显示,疫情发生后的三个月内,是大部分企业的“生死线”。65%的企业主表示自由资金只能维持不超过三个月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58%表示所有能借到的资金也仅能够维持不超过三个月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所有受访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主表示疫情爆发后企业有资金缺口,大部分微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在1万至100万之间,有54%的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及1年以上固定期限贷款。

  同时,《报告》显示,疫情发生后,面对巨大的现金流压力,30%的企业主表示需要申请展期才能换上贷,9%表示无法还上贷款,有可能形成不良贷款。

  “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企业主都有‘短用长借’的思维,他们担心‘随借随还’的贷款有被‘抽贷断贷’的风险,降低了贷款的稳定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与‘短用长借’所导致的附加资金成本相比,企业主更看重贷款资金的稳定性。”《报告》称,因此如果相关政策不能帮在微小企业的“痛点”上,政策的有效性便大打折扣。

  曾刚表示,由疫情所激发的在线金融需求爆发,有其偶然性,但从长远看,这本身就是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方向,疫情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互联网贷款的定位与价值,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更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经营贷款的价值实现供给侧的升级改善,以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

  建议提升贷款额度和期限

  今年1月19日财联社记者曾报道,监管部门就《办法》在部分银行非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拟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互联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小额、短期的原则;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个人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

  即使如此,相对2018年底传出的方案,《办法》在联合贷款比例、异地贷款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的放松。日前,监管部门再次就《办法》在部分机构二次征求意见,但对于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的要求并没有放松,正式《办法》是否会考量和吸收疫情等偶发性因素影响仍待观察。

  “互联网消费贷由于其场景特点,多定位于小额、短期、高频的产品设计,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是多样化的,既有小额短期的流动资金需求,也有购买设备、修建厂房等中长期、中大额度的资金需求,因此消费贷和经营贷不应用同样的监管细则来规范。”曾刚表示。

  《报告》表示,根据调研结果,如果经营性贷款的授信额度太低,不足应以对微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企业主依旧面临很大的筹资压力;企业主宁可多付出资金成本,以换取资金供应的稳定,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整关于互联网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的规定。

  曾刚表示,建议将互联网经营贷期限放宽至3年,以达到平滑小微客户还款压力、降低流动性风险的目的,这也符合此前银保监会强调提升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比例的精神。其次,建议区别设置互联网经营贷和互联网消费贷的额度要求,根据现实的经营需求,可考虑将互联网经营贷的额度上限放宽至50-100万,以覆盖更广泛的小微客户贷款需求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