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高校教育的普惠机遇
发布时间:2020-03-09 17:50来源: 网络整理抗疫期间,很多高校推迟开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的思路,高校老师在家里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授课。一方面,抗疫让网课成为高校教育的“硬核”刚需标配,另一方面,高校网课通过大众平台开始全面走向社会。
其实,高校的网课教育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不过,选择网课只是传统课堂授课的补充,或者是专门针对函授学生进行的授课。抗疫期间,网上讲课被全面推广,很多高校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既包括老师的讲课过程,也包括学生的上课互动,学习资料和教学监督系统。本次抗疫期间网课教育的全面普及,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和高校教育面向全社会的普惠意义非凡,至少包括三大方面。
第一,受众的多元化。抗疫期间,自我隔离的客观需求,让学生和家庭长期绑定。老师讲课期间,也正是学生和家庭在一起的时候。实践中,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听课,是有家长“旁听”的。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及外语、历史、法律、社会、经济及实践较强的学科,学生家庭成员的“伴听”,让高等教育受众更加多元化,这就使得高校教育更加普惠。
第二,平台多元化。按照教育部的相关建议,至少有三四十个教育类、直播类、通讯类平台被纳入到网课系统。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结合网络实践需要,依照教师、学生的使用习惯,允许使用更多类型的平台。这就使得,高效课堂成为抗疫期间网络平台的特殊必需品。有些平台甚至为此筹建了相关“慕课”体系,这就为未来高校网络教育技术基础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三,课程多元化。一般来说,高校教育形式与内容应该是相统一的关系,网络教育带来的形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思路、讲课技巧和授课内容。
首先,网课教学考验老师教学基本功。传统老师教学水平,很难明确地有所体现,或者说,讲得好不好,教学评价体系很难直观表现。网课出现后,讲课能力的高低常常会通过在线人数、评论和点赞数量、互动标准甚至打赏多少进行衡量。讲得好与不好,除了学生之外,家长、网民、其他专家都可以进行评价,这在客观上鞭策了授课老师要努力提高讲课技巧。
其次,网络互动增强了课堂活跃度,让老师和受众达到“教学相长”。我本人在讲课过程中,经常遇到同学留言、点评、提问等即时环节,这些互动往往能够提供更为鲜活的案例,或者更加新奇的思路和更加实践化的思想。这些网络教育中出现的互动,不仅能让网课更加有趣,而且还能激起教课老师更多科研的“花火”。
最后,全社会网民的参与,让网课成为抗疫期间的一道风景。作为高校教师,我选择的是“快手”这个以“老铁”文化著称的平台,上课的除了同学之外,每次还有不少的“老铁”们。在我讲课过程中,很多网民将与本课有关的案例发到讨论群,或者在线提出问题,这就让我们的法学教育更加实践化,学以致用速度之快,可能只有在直播教育这种形式下才能真正体现。
比如,我讲到网络用户权益法律规定时,网民就会将在直播电商中出现的法律问题,通过课程讲授加以解决,甚至在我讲授完毕后,听完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现场为“老铁”答疑解惑。很多网民通过课程,意识到法学的价值;很多学生意识到了法律实践的意义;很多老师看到了自己教学的效果,更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特点,也许,这才是网课教学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