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政情|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山东这座城市凭啥有这样雄心?
发布时间:2020-03-07 10:31来源: 网络整理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
整合全球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今日青岛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昨天上午,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在海尔集团召开,研究《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提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发挥好海尔平台作用,整合全球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正当在战“疫”背景之下,青岛何以有如此雄心和信心?
先看看本次的“主角”,作为扎根青岛的本土企业,海尔已连续11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2019年成为BrandZ全球百强品牌中第一个且唯一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旗下卡奥斯平台位居十大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
一场战“疫”,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海尔——在武汉商职医院,海尔医疗选拔的三批具备重症康复科、感染科等专业背景的医护骨干奋战在这里,守护生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在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尔生物的超低温存储设备和生物安全柜保障着生物样本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在崂山区,海尔海纳云的智慧社区平台便捷了社区防疫管理;在全国,800余家企业通过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平台紧急搭建的“复工平台”,完成供应链对接,顺利复工,多家企业实现了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火线转产……
从物联网家电到医疗大健康,从互联工厂到智慧社区,从供应链物流到工业互联网……“海尔造”早已从创新产品升级成了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
而纵观近两年发展,青岛能有剑指“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底气,不仅因为有海尔这样优秀的本土企业做基础,更因有长时间的积淀做支撑。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看家功夫,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基础,当下,国家战略叠加,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站上发展新风口的青岛,更是把握住了难得的机遇。
2015年,青岛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也是自那一年起青岛连续五年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历经数年积累,如今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已成为“一票难求”的企业盛会,2019年更是结出了累累硕果——
会上,青岛与华为举行全方位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合作,助力青岛成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领先者、虚拟现实产业的领导者、“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了“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9-2020年)”,包括5G网络切片技术、微毫米坐标智能定位技术、自主诊断技术等,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创新的“风向标”。海尔智研院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5G互联工厂。通过AI+5G的技术组合,整个工厂可以实现全流程信息自感知、全要素事件自决策、全周期场景自迭代。
……
2020年初,青岛再传好消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在青岛启用!该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立项,为国内首批七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之一。
目前,青岛已累计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类项目24个,市级认定各领域平台8个、智能(互联)工厂33个、数字化车间81个和自动化生产线236个,项目覆盖全市优势产业链。
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放慢青岛发展的脚步,本次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全力成全海尔的大胆创意,体现的正是一个城市锐意进取的魄力。
记者观察到,针对海尔的发展规划,青岛决策层专程上门座谈,并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支持举措——
“市委、市政府和海尔集团要细化行动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实。相关区市和部门要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含金量的‘一揽子’政策举措,适应再造新海尔的发展需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利用好海尔平台,坚持市场化运作,用好市场化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多场景解决方案,探索可扩展、可迭代的赋能模式,实现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人工智能、5G等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市委市政府将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青岛拓展应用场景和深度,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重生’”。
锚定“再造一个新海尔”的目标,海尔集团也进一步升级了旗下五大平台的定位,助力青岛的城市建设——
海尔智家平台,定位成为全球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的引领者,助力青岛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与高端品牌的新高地;
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定位成为全球引领的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青岛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海纳云平台,定位成为国内引领的物联网数字社区/园区生态平台,助力青岛成为国家级数字新型示范城市;
盈康一生平台,定位成为创全球引领的物联网健康智慧生态平台,立足青岛,构建中国生命安全创新型产业高地;
海创汇平台,定位成为孵化创业家和新物种的创业创新生态平台,助力青岛成为全球创投风投的新高地。
事实上,城市和企业总是相互成就。城市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看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则往往依托于城市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