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从互联网经济之城转向“新制造业”之城

发布时间:2019-12-09 04:19来源: 网络整理

杭州正在补齐工业短板,实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从互联网经济之城转向“新制造业”之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刚殷 邹倜然

  被誉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现在正通过实施“新制造业计划”,补齐工业短板,实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

  数字经济第一城为什么要发展“新制造业”?这是当前杭州正竭尽全力实现的一次华丽“转身”。那么,“新制造业”,到底新在哪里?

  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9月20日,杭州市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提出要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表示,“要让制造业企业在杭州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

  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杭州市发布《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构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经典产业相得益彰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经典产业传承工程、落后产能淘汰工程等四项工程。

  根据部署,计划到2025年,杭州全市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速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企业5家,百亿元以上企业30家,十亿元以上企业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8000家,制造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使杭州制造业整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

  为什么要发展“新制造业”?

  刚刚过去的11月,2019年阿里巴巴天猫“双11”成交额2684亿元,刷新历史又创新高。然而,相较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杭州的制造业略显动力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涌现出万向、娃哈哈、传化、万事利等一大批优秀制造企业,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18年接近1.4万亿元,制造业整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但短板也逐渐显现,比如项目支撑不够有力、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够壮大、产业层次不够高端、存量企业服务不够真诚、招大引强不够精准等。

  周江勇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根基,“制造业是杭州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为此,杭州在一手抓数字经济的同时,提出全市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对涉及支持制造业的27个产业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优化整合,变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为“攥指成拳”。比如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原先的覆盖范围是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家、规模以下企业700家),此次调整为普惠型,并且将补助额度统一调整为新增研发经费的2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级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每家给予20万元培育经费资助,享受贷款贴息补助等。明确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百千亿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投资等“六个倍增”的目标。

  “新制造业”新在哪里?

  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的最大亮点,就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轮驱动”。比如装备制造业,通过数字化的赋能能形成智能化生产。

  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针台——全自动超精密12英寸晶圆探针台,是长川科技在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的创新实践;开发巴拿马系统,打破了国内高端10KV配电市场被海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的局面,是中恒电气20多年进行技术融合创新的重大突破……

  杭州高新区(滨江)不仅有制造业,更有先进制造和高端制造。高新区在大力推行智能制造,而它正是通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新区(滨江)自建区起,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直秉持以制造、智造立区。多年来,在浙江省经济综合评价和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一直稳居榜首,今年1~9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1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6亿元、占全区GDP的39%,第二产业增加值547.2亿元,在三产结构比中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临安区提出将用6年时间,打造6个百亿产业集群。萧山区承诺,坚定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一把手工程”,保障产业的空间必将更多,全面落实控用地规模、控工业地价、控创用地等“三控”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如今,杭州各个区县(市)都卯足了劲,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