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山东省烟台市六项举措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2019-12-05 18:07来源: 网络整理

  近年来,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市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立足城乡均衡发展,坚持区域整体推进,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大力推进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和精细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一、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支撑能力,打造高速、安全、移动、泛在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自2003年建设之初,即实行整网统一接入、统一出口建设模式。2005年实现联通、电信、中国教育科研网三出口,并实现整网组播。目前,出口带宽达到25G,出口及城域网骨干链路市教育局统筹付费。市与各区市10G裸光纤互连,区市与所属学校各1G裸光纤直连,教育网络覆盖到每一个教室。IPV6全面完成部署,实现了IPV4、IPV6网络双栈运行,是国内普教系统首个整网开通IPV6的教育城域网。

  “班班通”工程建设。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结合实际需求,及时更新班班通设备。目前,全市1万多个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等设备,信息化教学手段普及城乡课堂。

  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工程。制定《烟台市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指南》,坚持市域统一标准、统一推进,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占学校总数的90%以上。

  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全市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由县市区统一管理认证学校无线AP,实现移动终端在任一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

  教育云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坚持控制集中化、功能虚拟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市县教育云数据中心。市开展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支撑,县市区为学校提供平台、网站群、空间免费租用等服务,基本淘汰了校级网络中心。

  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程。制定了《烟台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确立组织保障、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系统、融合创新等5个大项、50个小项的评估指标,创建了“百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

  二、立足开放互联,构建教育云平台,推动平台间融合互通与协同服务,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

  教育管理平台。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思路,落实国家、省级管理系统的应用,自主开发建成适合烟台五四学制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了六大信息化业务平台(管理、资源、科研、微课、视讯、优课)的底层数据互通及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

  教育资源平台。形成市县校三级群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市级平台重点建设面向全市共享的精品资源,基本涵盖了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资源总量超过60T。

  三、“互联网+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常态有效应用,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

  初步建成全市高中学业诊断大数据检测体系,全面详细地记录、分析、诊断学生的日常学业表现,为高中精准教学、精准教研、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教学测量与评价等提供了数据支撑。面向全学科开展“互联网+”优质课评选活动,有力推进了数字化教学改革,翻转学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针对性教学、差异化指导、分层次作业、学情适时监控、一键作业批阅等由理想变为现实。

  四、全面推行“普及性、特色式”创客教育,拓展学校创新教育发展新途径

  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学校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普及性创客教育课程,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创客实践项目,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校园创客空间,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创客教育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创新实验室1264个,每所学校至少建有2个以上创新实验室,形式多样的创客实践项目广泛开展,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校园创客空间在全省产生影响力,多项学生创新创意竞赛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奖。

  五、开启“互联网+”教研新模式,开展多元化的网络教研应用,打造区域城乡一体化的视频互动教研体系

  自主研发建成“烟台市教育视讯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学校多媒体录播教室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互动。全市汇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视频教研模式并实现常态化应用:

  一是利用学校多媒体录播教室,在校内开展了基于视频案例的自我反思式教研,基于视频案例的校本教研和基于视频案例的同课异构式教研。

  二是通过烟台市教育视讯服务平台,在城乡校际间开展了以中心校为主体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学区远程同步互动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