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互联网筹款平台应公开透明合规
发布时间:2019-12-02 08:50来源: 网络整理近日,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显示,筹款顾问地毯式“扫楼”,挨个病床问病人需不需要筹款帮助。这些“志愿者”每单提成80元到150元,月入过万,实行绩效末位淘汰。在与求助者沟通过程中,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且宣称在筹到钱之后,公司不会调查筹款去向。11月30日水滴筹回应,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将调查并据实处理;同时决定,线下服务团队即刻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11月30日《新京报》、12月1日《沈阳晚报》新媒体)。
笔者查阅了解到,水滴公益是2018年6月1日民政部发布的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作为同属于水滴公司旗下的筹款平台水滴筹,在2018年成了中国慈善联合会会员单位。作为崭新的筹款模式,水滴公司利用互联网迅速凝聚公众爱心和力量,为不少身处困境的求助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金援助。在受到公众认可的同时,今年水滴筹也接连遭质疑,焦点均围绕公众爱心善款,到底有没有悉数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上。具体讲有三个问题。
第一,谁是水滴筹要帮助的人。水滴公司及其创始人多次公开表示,“水滴筹坚持避免‘因病致贫’的理念”“水滴筹平台目前的主流服务对象是本身就治不起病的基层贫苦民众,这部分人占到90%;其次是有产家庭,但是因病致贫。”既然如此,核查求助者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实情,应是确定求助者该不该被纳入帮助对象的核心工作。互联网以快捷取胜,但公众爱心善款,容不得含糊,而且这项工作涉及多个机构,视频中志愿者一概“现场”“半个小时就能办好”,无法让人信服。
尽管水滴筹回应道“求助者财产等信息审核方面,发起人会全面公示且核实,比如由患者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车管所、房管局等机构提供相关证明,与患者的就诊医院进行电话或实地核实等”,但要做到核实既快又准,需要一个畅通的、自律的跨部门沟通平台做后盾,水滴筹能做到几分?
第二,志愿者该不该从善款中拿提成。既然是“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让工作人员线下“扫楼”就越界了;给志愿者一定补助可以理解,但补助出自哪里?多少合适?该不该占用善款?以绩效排位来激励志愿者可以吗?这些问题均值得探讨。
第三,“不调查筹款去向”。对此,水滴筹坚决否认。那事实究竟如何,有关部门应本着为公众为爱心负责的态度,进行认真调查。
今年5月民政部曾对水滴筹相关问题表示“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事实上,考虑到互联网筹款平台数量、业务量和涉及领域均在增扩,继续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已不适宜。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尽快启动相关调查和监管工作,一方面应考虑将其纳入依法规范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