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
发布时间:2019-12-01 09:18来源: 网络整理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怎么办?
“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不连贯不完整怎么办?
温州网讯 鹿城区和泰顺县小学语文在温州市南浦小学开展“互联网+”同步教研活动,温州市籀园小学与泰顺县雅阳镇松垟中心小学成为结对帮扶兄弟学校……今年以来,我市各学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近日,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在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召开,来自温州各地结对学校老师、校长以及各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到场,现场观摩同步课堂,并对各地开展的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活动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块屏幕连接两端师生
板书同步写问题两边答
“同学们,谁能说说食物在身体里是怎么旅行的?”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科学老师陈颖颖在课堂上提问,除了班上的学生之外,几十公里外泽雅一小四(1)班的学生也纷纷举起手来,跃跃欲试。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泽雅一小的学生回答,通过话筒传到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班级,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除了讲课之外,泽雅一小的老师也在黑板上抄下了陈颖颖的板书,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同一间课堂。
几个摄像头、一套音频设备、一块屏幕,让城乡两端的孩子同了频。时间、空间和形式已不再是禁锢知识的枷锁,同步课堂让知识传播得更远。
陈颖颖说,以前要想送课下乡,只能去乡村学校支教,现在有了同步课堂,可以直接在校教课,不仅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还给泽雅一小的学生送课。
每次上完同步课堂,陈颖颖总要和泽雅一小的老师一起坐下来继续开会,复盘今天的课程,取长补短。“在前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磨合。共同备课,一起准备课堂材料,这是个互学互长的过程。”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叶盛富介绍,这学期以来,温州育英国际学校已经开展了21次“互联网+义务教育”课程,还特地为受援学校的老师增设了15万元的奖教金,激励老师互学互长。
学情不同是大难题
双方老师要配合好
目前,温州各县(市、区)都在进行同步课堂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也遇到了难题。
学情不同,是开展同步课堂最大的难点。有老师表示:“两边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不同,意味着一旦课程设置不好,就会出现一边学生‘吃不饱’、另一边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也有老师反映同步课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够。如语文精读课,在一般课程设置里需要两课时完成,但到了同步课堂,支援学校的老师只上第一课时,剩下的课程就缺乏连贯性。不仅如此,双方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同,支援学校老师上课过程中无法细致地观察到受援学校学生的状态,如何同步互动等问题都被摆上台前。
针对以上问题,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语文老师陈志华分享了自己的办法。
在开通同步课堂之前,陈志华多次去泽雅中学,和受援学校的学生面对面,并让两边的学生交换手写书签,联络感情。“我让受援学校的学生认识我、熟悉我,对课程有期待,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陈志华还对受援学校的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与该校老师共同备课,把课程控制到双方学生都易接受的程度。“在课堂内容设置上,我倾向于课外的拓展学习,这样既不会打破各自的教学进度,也不会让受援学生觉得吃力。”
“城里的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这块屏幕展现在农村学校的师生面前,这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机会,也是老师的学习机会。”来自泰顺罗阳镇岭北中心小学校长陈冬娥表示,同步课堂对乡村的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契机,也让农村的孩子更有见识。“学习最初就是模仿,很多农村孩子在观摩了城里孩子上课之后,自己也学会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学得很快很好。”
直面“同步课堂”的问题
助推农村学校质量提升
今年,瓯海区教育局把“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作为推进瓯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认真实施。瓯海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30万元开展设施设备建设,其中220万元用于15所“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保障“同步课堂”录播教室等相关仪器设备的投入,按时开通学校网络空间15所。另外投入310万元建设教育“互联网+会议”系统,为“互联网+义务教育”区域全覆盖奠定基础。